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5萬余件館藏標本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將迎來第500萬名觀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曾經可能“陽春白雪”的博物館如今正“飛入尋常百姓家”,而參觀博物館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2019年即將結束之際,安徽省地質博物館也將迎來第500萬名觀眾。據了解,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是隸屬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的大型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是一座集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展示體驗、科普教育、文化交流、智性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作為一座年輕的博物館,該館不僅注重“收藏、保護、研究、展覽”的傳統使命,更專注于積極創新,探索作為科普殿堂和文化中樞的各種可能性,努力建設有特色、有影響力、受歡迎的一流專業博物館。2012年開館以來,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取得了多個“第一”。在全國同類博物館中,率先系統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率先制定館藏標本科學分類體系和藏品信息著錄規范;率先系統開發IP形象和文創產品……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數說”安徽省地質博物館。

60余項制度讓治理更完善

開館以來,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制定和修訂了包括黨的建設、機構職能、內部管理、業務建設、服務規范等60余項制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搭建了管理規范化和標準化框架。為了保證制度的剛性執行,提升工作效率,該館在全國同類博物館中率先系統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編制建設規劃,搭建綜合管理平臺,建成辦公自動化、觀眾數字化、藏品管理、督查督辦等系統,初步實現了制度流程化和數據互聯互通。博物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高。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

此外,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職工培訓。截至目前,共組織集中培訓100 多次,選派工作人員外出學習200 多人次,鼓勵和支持工作人員參加學歷提升教育、職業資格教育、業務技能大賽等。通過政治理論學習,提高了廣大職工政治思想覺悟和“懂全局管本行、抓重點破難題、抓落實求實效”的能力,增強了愛館、為館、服務大眾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業務培訓,打牢了專業基礎,增強了履職能力、保證了服務質量,提高了觀眾滿意度。

11項服務標準讓觀眾體驗更優化

隨著人們對于文化需求的日益高漲,參觀博物館已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選擇。面對如潮的觀眾、面對不斷升級的文化需求,博物館又該提供怎樣的服務?為了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積極貼近公眾需求,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對展廳空間進行優化,精心設置休息座椅、飲水機、自動售貨機等基礎設施,完善科普教室、特效影院、文創體驗店,以及科普書吧、咖啡吧和餐廳等配套設施,并制定了針對不同對象的差異化講解內容,建立了涵蓋展廳秩序、講解接待、公共配套、購物觀影等11 項公共服務標準,大大豐富了觀眾的參觀體驗,為知識普及和科學傳播創造了更好的條件,真正實現博物館作為城市名片的功能。

5萬余件館藏標本讓博物館底子更實

藏品作為博物館一切業務活動的基礎,對其進行管理、保護無疑是博物館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館藏標本52468件,基本涵蓋各地質時期各大門類化石,包括“貴州海生爬行動物群”“遼西熱河生物群”“山東山旺動物群”“甘肅臨夏哺乳動物群”等國內著名生物群化石,“淮南生物群”“藍田生物群”“巢湖龍動物群”“皖南恐龍動物群”等安徽特色生物群化石。其中,“巢湖龍動物群”化石作為全球范圍內最早期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代表,由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的科研團隊自主發掘與采集,唯一系統化收藏。除古生物化石外,館內還收藏有礦物晶體、寶玉石、造型石、觀賞石、隕石等標本。

博物館奇妙夜之與恐龍同眠。

該館還在全國同類博物館中率先制定館藏標本科學分類體系、藏品信息著錄規范等業務管理標準;制定館藏標本鑒定定名工作規劃,完成2 萬余件標本的鑒定和復核工作,藏品準確鑒定率已達47%;制定藏品二維信息采集技術指南,對8000 余件藏品重新進行二維信息采集工作;按照補缺、補精的原則,有計劃地征集了具有收藏、研究、展示價值的標本1260 件。建成藏品管理信息系統,實現5 萬余件藏品利用全流程管理,構建藏品全生命周期檔案,促進藏品相關業務高度協同,提高藏品共享利用率,發揮藏品管理系統在智慧博物館建設中的核心作用。積極改善藏品保存環境,科學保護館藏標本,共修復、維護和保護標本31282件,形成了一支專業技能過硬的標本修復團隊。

20余項研究成果讓博物館更有競爭力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擁有一支從事地層古生物研究的團隊,一直致力于安徽特色古生物資源的調查與研究。在早三疊世巢湖龍動物群研究領域,團隊已進入深入研究階段,不僅在系統分類學上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而且在巢湖龍動物群的取食、性雙型、生物地層、古環境等研究領域都取得突破;在皖南恐龍研究領域,研究命名了新的恐龍屬種——安徽黃山龍、地博安徽龍,新的恐龍蛋屬種——休寧傘形蛋等;已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14篇,關于巢湖龍動物群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等國際頂級期刊上,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文創產品恐龍旅社。

該館還注重對外交流合作,積極主辦、承辦國際性、全國性和區域性學術會議,如2018 年深時極端氣候環境與生物響應國際研討會、第16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2017年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工作研討會等。在“請進來”的同時,該管科研人員還積極“走出去”,攜成果參加相關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提升國內外影響力。

30余部科普作品讓科學探索更“接地氣”

如何將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呈現給觀眾?如何喚起觀眾對于科學的求知與探索欲望?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立足館藏資源和展示空間,在古生物化石、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創作科普微視頻及配套課件6 套、科普影片5 部、科普圖書2 冊、科普繪本10 部、專題展覽6 個、科普劇2部,促進自然資源和地球科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貼近社會公眾,引導公眾感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家園的意識,為在全社會形成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共識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該館的相關作品在國內、國際科普創作大賽中多次獲獎,部分內容還被中宣部收入學習強國平臺,被中組部收入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

400余場活動讓自然資源科普更具影響力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還積極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如世界地球日大型系列科普活動、科普講解大賽、攝影大賽、地質研學游、博物講堂、小小講解員訓練營、博物館奇妙夜等400 余場活動,惠及包括邊遠農村、弱勢群體在內的幾十萬青少年,形成了“小石頭研究所”“巖石蘊藏大學問”研學游、小恐龍迷電視科普大賽、“巢湖龍說”科普課程等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主題活動品牌,深受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

該館加強跨界合作,與教育、文化、旅游、扶貧等工作相融合,與學校、社區、企業、新聞媒體等合作,開發校外非限定性課程,建立“魚龍驛站”,采編化石修復故事,開展“流動博物館進革命老區”,利用線上線下打造科普宣傳矩陣,豐富了科普教育形式,擴大了科普活動覆蓋面,提升了自然資源科普的影響力。先后被評為全國實施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等。

100余種文創產品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

不同于以往將博物館文創視為簡單的旅游紀念品,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將文創開發視為科普內容的供給側,充分發掘館藏資源的內涵和價值,開發了文具類、書籍類、生活用品類、玩具類、服飾類等6 大類百余種產品,并逐步走向系列化、主題化、特色化。IP 形象開發初見成效,經過精心策劃,形成了品牌標準形象、主題圖庫、表情、漫畫和繪本,設計了以《恐龍旅社》為故事情境的地學文化主題,配套開發了衍生品。IP 形象“小石頭”先后在China-joy(2018)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第八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上亮相,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在業內受到廣泛關注。通過富有內核的文創開發,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讓觀眾得以將博物館“帶回家”。

一個個看似平淡的數據,默默承載著一個年輕團隊多年的創業奮斗歷程和溫暖回憶。開館幾年,該館參觀人數已接近500 萬,即將迎來第500 萬名觀眾。幾年時光,足以讓嬌嫩的幼苗長出一片綠蔭,足以讓踟躕的孩童邁出勇敢的腳步,足以讓年輕的安徽省地質博物館人收獲成長,也使該館不斷邁向有特色、有影響力、受歡迎的一流專業博物館。展望未來,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將怎樣續寫新的篇章,讓我們期待下一段輝煌。

黃慧  金迪  胡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胡霞利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肥東博物館開館 館內收藏全國第三高玉琮

肥東縣博物館副館長彭余江告訴記者,還有國家一級文物影青釉點褐彩如意形枕、長沙窯海棠形耳杯、景云二年彌勒佛造像等,以及在李鴻章墓內發現的被稱為“鎮館之寶”的三枚金幣等都十分珍貴,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蕪湖市博物館“渡江第一船主題展”入選2019年國家文物局百項集中宣傳推介展覽名單

蕪湖市博物館申報的《渡江第一船暨蕪湖解放七十周年主題展》入選國家文物局百項集中宣傳推介展覽名單,其中安徽省僅有3個展覽項目入選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伊宁县| 杨浦区| 松原市| 云安县| 淮安市| 顺平县| 怀仁县| 介休市| 舟曲县| 涿鹿县| 通河县| 福清市| 油尖旺区| 黄骅市| 聊城市| 区。| 高邑县| 韩城市| 定州市| 遂溪县| 兰西县| 西峡县| 蒙自县| 虎林市| 辽宁省| 贵定县| 松原市| 万全县| 彩票| 陇南市| 无为县| 新疆| 金平| 成安县| 祁阳县| 定襄县| 衡阳县| 靖西县| 大余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