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20日中午,在池州青陽縣楊田鎮黃泥村的法治文化廣場,幾位村民正在觀看《施洋家書》。這座集實用性、教育性、休閑性為一體的法治文化廣場正成為當地標志性建筑。近年來,黃泥村在精準扶貧中不斷注入法治文化新“元素”,切實提升群眾法治和維權意識,加大了脫貧攻堅中的法制保障力度。
黃泥村原是深度貧困村,現有貧困戶73戶150人。2014年以來一直是池州市司法局和青陽縣人大的聯系幫扶村,近年來也是池州市委辦公室、青陽縣司法局的選派幫扶村。今年初,在幫扶單位大力支持下,該村以勞工律師、紅色律師、公益律師、法援律師鼻祖——革命烈士施洋為主題,建成了法治文化廣場。
廣場既展示了施家家風文化,也普及了法律常識。在法治長廊兩側,《婚姻法》《繼承法》等一批常用法律法規圖文并茂,讓村民易于接受。法治文化廣場既美化了省級美麗中心村的環境,又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成為村民接受法治教育的基地。
在脫貧攻堅中,該村還借助法律顧問微信群、法治長廊等,堅持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識,并多次邀請律師、檢察官和法官“送法律下鄉”,就婚姻、撫養、贍養、農民工權益、鄰里糾紛、土地流轉等農村常見的法律問題進行解讀。市、縣司法局還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法律咨詢,發放法律援助“綠卡”,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教群眾用法維權,有效化解貧困村各類矛盾糾紛。
臧勝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春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