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 月4 日晚上11 點多,在浙江余杭崇賢街道獨山村的一條狹窄小道上,30 多歲的四川人陳女士一邊緩慢騎著電動車,一邊看著手機上顯示的地址門牌號,與路邊的一家家住戶核對,希望能找到那個安徽來的拾錢人。“我一定要找到他,當面向他表達感謝!”陳女士說。原來,這位安徽人撿到了陳女士的四萬六千塊救命錢。
汪義瓊撿到裝有四萬六千元的雙肩包。
裝著四萬六千元的包丟了
事情還得從11 月4 日傍晚說起。當時,剛從崇賢中學附近下班的陳女士帶著朋友剛還給她的4.6萬元現金,騎著電動車往家趕。由于背著包騎車不方便,她順手將包丟在了電動車的網籃里。然而,由于回家路上大約4 千米的路段正在維修建設,沒有路燈,加上路面顛簸,陳女士到家才發現包不見了。可是包是什么時候、在哪個地方丟的,她一點也不知道。
“我當時就蒙了,急得團團轉,又不敢對家人提起,只好一個人沿著原路去找。”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陳女士還有些心痛,“將近5萬塊的血汗錢呀,要是找不回來,我該怎么辦啊!”滿頭大汗找了兩個多來回,也沒個結果,陳女士這才想起來報警。
霍山農民工撿到后報警了
當晚9 點半左右,轄區派出所民警忽然接到一名姓汪的師傅打來的電話,說是回家路上撿到了一個雙肩包,里面有幾摞現金。民警隨即趕到汪師傅的居住地,確認他撿到的正是陳女士丟失的包。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30 多歲的汪師傅全名叫汪義瓊,是六安市霍山縣東西溪鄉人,在杭州崇賢一家水廠務工七八年了,目前主要從事裝修工作。
汪師傅當晚下班回家路過唐康路和運河路交叉口時,看到了那只雙肩包。打開一看,紅色塑料袋里裝著不少現金。“誰粗心大意丟了這么多錢,一定急壞了。”
汪師傅說,由于家里飯還沒燒,他在現場停留了十來分鐘,見沒有人來認領,只好先回去做飯。等填飽了肚子,他左思右想,覺得不能再等了。“我當時就是覺得丟錢的人肯定很急,這可能是救急用的錢,千萬不能耽誤別人的事。我就用手機報了警。”汪義瓊昨天對記者說。
“雖然我掙錢不多,上有老下有小,而且今年活不多,收入比去年少,但我和老婆都一直認為靠自己勞動賺來的錢,花起來最踏實。這錢還是交給警察處理比較好。”汪師傅事后笑著說,在派出所做好相關登記后,他才放心地回到家。
民警清點包內財物。
失主丟給他一千塊當酬謝
“主要是想當面酬謝他,就當我給自己買一個教訓。”在派出所里,陳女士清點后發現,連細碎零錢都在,一毛都沒少。而令在場人士沒想到的是,陳女士一個勁要求警察提供報警人的地址,想見一見那個好心人。
于是,在當晚11 點多,在通往崇賢街道獨山村的一條小道上,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在汪師傅租住的民房里,他正在同老家的老婆“煲電話粥”,壓根沒想到陳女士會專程登門道謝。
“汪大哥,非常感謝你,這點錢你拿著。”一見面,陳女士就掏出1000 元錢,要給汪師傅做感謝費。“不用!不用!都是出來打拼掙錢,都不容易!”汪師傅一把推了回去。“就當是給我買個教訓吧!”陳女士固執地說。見汪師傅執意不收,她硬是將1000 塊錢丟在了椅子上,轉身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為汪師傅點贊!”“最美農民工!”……連日來,汪義瓊拾金不昧的消息經《杭州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后,引發了皖浙等地網民的大量關注,大家紛紛為霍山小哥的義舉點贊。鐘瑋鄭晨曦
童江龍 張金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竇祖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