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中有一個“中部洼地”現象,從《2016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基礎數據概覽》兩個指標(一是安徽每萬人的平均圖書館建筑面積只有71平方米,在全國排名26位;二是安徽省人均文獻館藏量不到1冊)可以看出,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六安市政府與安徽新華發行集團通力合作,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公共文化服務事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模式,全程一站式服務的六安市圖書館應運而生,成為全國首例全館型委托運營管理服務項目,開創了公共文化服務管辦分離、社會化運營的模式,也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務“安徽模式”。
六安市圖書館舉辦各類閱讀推廣活動。
圖書館成市民的精神港灣
自今年6月以來,六安的新晉90后媽媽劉程誠又多了一個帶娃好去處,那就是六安市圖書館。劉程誠自身熱愛閱讀,家有藏書7000多本,而她也一直注重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從孩子1歲開始,她每天陪讀繪本,如今,孩子已經快4周歲了。
自從六安市圖書館開館以來,劉程誠每逢節假日便帶著孩子往圖書館去。低幼區里聚集了一堆與她一樣的家長,享受著親子共讀時光。“到圖書館不光是看書,每周都有很多活動,像剪紙、心理學知識講座……只要感興趣的都參加了。”
除了帶孩子看書,劉程誠也會留下一些屬于自己的閱讀時間。六安市圖書館有藝術類、影像類藏書,劉程誠本身是油畫專業畢業,對這些藏書很感興趣,“書籍品類多又很新,在這樣的環境里看書,能夠產生家的感覺,像進入了精神的港灣。”
劉程誠認為,六安市圖書館為六安市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市民們非常需要這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我經常一呆就是兩三個小時,甚至在那邊學習一天,這樣的地方,我們太需要了。”劉程誠說,希望圖書館再開展一些成人閱讀交流活動,像成年讀者打卡群、讀者會,引導成年人的閱讀方向,營造全民閱讀的氛圍。
六安市民耿京峰先生也有同感。耿先生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幾乎每周都會去一趟六安市圖書館,里面的司法文獻、資料,是他借閱最多的類型。在閱讀之余,還會去樓上的影音區,欣賞一下高保真音樂,放松身心,陶冶情操。“這座圖書館起點很高,硬件很好,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大型免費的文化場所,市場化的運營,讓它更容易走近讀者,是市民喜歡親近的圖書館。”耿先生說,此舉大大地豐富了六安市民的文化生活。
分類陳列,讀者找書更便捷。
讓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
讀者朋友的喜愛與追捧,正好實現了六安市辦圖書館的初衷。早在2016年,六安市委、市政府敢于創新,市文化管理部門積極作為,主動外尋資源對接,與安徽新華發行集團一拍即合,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共同打造六安市圖書館。
“六安市委、市政府高起點高定位,在市政府對面最好的地塊,規劃建設四館,融入六安文化符號,配套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市級文化綜合體和六安文化新地標,市圖書館目標建成國家一級館。”六安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達到目標,政府創新管理模式,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專業團隊運營服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除了管理,思路也在創新。六安市圖書館采用管辦分離的思路,政府部門重點加強監管,從管方向、管標準、管效能、管延伸、管完善等方面,把握運營質量和效益。發揮文化主陣地作用,堅持圖書館公益性和發展的正確方向,推進堅定理想信念、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科學精神、開啟智慧等四個陣地的建設。
其實,涉足公共文化服務業務領域,尤其是建設公共圖書館,對于安徽新華發行集團來說,也是一種探索。“新華書店和公共圖書館具有天然的聯系,兩者在目標、客戶、產品、服務等方面有很多相通之處,都是為讀者服務,推廣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加上集團本身具備的實力、執行力以及整合資源的能力,因此我們大膽走出了這一步。”皖新傳媒六安市圖書館項目負責人李永紅介紹說,相對而言,國內公共圖書館通常投入較低,市民獲得感較差,但如果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用企業來引入市場機制,那一定會呈現出一個不一樣的圖書館。
六安市圖書館成為當地市民的網紅打卡地。
圖書館處處體現用戶思維
六安市圖書館為何受到讀者青睞?這或許與圖書館的定位息息相關。“我們是以運營為核心建設、以用戶為中心運營的圖書館,定位是知識中心、學習中心、交流中心。”李永紅介紹說。
定位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具體落實到館內,是市民可以感受到的舒適與愉悅。比如六安市圖書館在空間設計上,打破圖書館傳統分區概念,以用戶類型及大數據分析結果分區,如“文學區”“0-3歲、3-6歲低幼區”“優秀傳統文化專區”“皋陶文化專區”“新書區”等;還有更多人性化的設計、更多的交流休閑空間,如“膠囊書房”、讀者餐廳、母嬰室等。
低幼區是像劉程誠這樣的家長喜愛的板塊,在那里,孩子們可以自由地翻閱愛看的繪本等,甚至不需要家長的陪伴,因為家長可以在圖書館里借一個“陪伴娃娃”陪孩子。
在文獻采購上,新華發行集團的資源與力量,在六安市圖書館發揮得淋漓盡致。“與書店同步的紙質書、與時代同步的電子書”,李永紅說,皖新傳媒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結合各大圖書館借閱排行榜等數據,為讀者選購全國100家一流出版社最新、最好的圖書。
很多圖書館書架上,圖書大多只露出一個窄小的書脊,但在六安市圖書館,讀者會發現豐富多樣的陳列方式,仿佛走進一家書店。“我們是在中圖法分類的基礎上,以用戶思維引進營銷分類法和主題陳列,部分區域按用戶類型進行分類,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想要的資料。”
在館藏建設上,六安市圖書館正在嘗試特色館藏。“如‘益智玩具’‘平板電腦’‘kindle閱讀器’等,這些都可以從館里借走。”六安市圖書館之所以能夠吸引市民前來,還與圖書館良好的讀者服務和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緊密相關。目前已經開展“你選書、我買單”服務,還有“線上借閱、物流到家”“一卡通”等即將呈現。
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
從銅陵市圖書館的館店一體化新模式到六安市圖書館的全館型委托運營管理服務,這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的軌跡。
在安徽新華發行集團黨委委員、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克文看來,安徽是一個非常有改革基因的省份,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秉承了改革基因,一直在文化領域進行大力探索:比如,安徽誕生了全球第一家共享書店,在中部省份開了第一家24小時書店,在合肥打造了50多家公共城市閱讀空間;2015年底,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與銅陵市政府合作,打造了銅陵市圖書館館店一體新模式;2019年,由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提供從前期規劃設計到后期運營管理的全程一站式服務的六安市圖書館,成為全國首例全館型委托運營管理服務項目,“安徽新華發行集團作為一個大型的國有文化企業,一直在探索、改革、創新。”
被業界稱為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的“安徽模式”,開創了圖書館運營模式的新時代,也展現了國有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新作為。“安徽模式”的創新在張克文看來意義重大。十八大以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使得我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都面臨新的課題;國家出臺關于公共文化服務的專門法規,鼓勵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等。六安市精簡了圖書館的事業單位編制,采用全托式企業運營管理,目前來看,運營的效果很好,這是政府體制機制創新的結果。
透過一組數據或許可以看出,六安市圖書館的人氣。自6月30日試運營以來,截至9月30日,累計新增讀者辦證29212張,圖書流通量477225冊次,到館客流412170人次。高人流量、高借閱流通量表明,六安市圖書館已成為目前六安市人氣最旺的文化場館。還有兩個全省“第一”:2019年8月份到館客流排名居市級以上圖書館第一;2019年9月份除客流外,活動場次也居第一,這是“安徽模式”顯示出的活力與張力。
張克文說,這種創新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目前正在將一系列創新歸納,起草一個“皖新標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不久的將來,太和、蒙城也會呈現出公共文化服務的“安徽模式”,打造一個個全館型委托運營管理服務項目。安徽模式,并不止步于安徽,它將以安徽為起點,走向全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