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每年夏秋兩季,都是蜱蟲活躍的季節,近日,含山一位67歲的農婦杜大娘,在上山做農活時,意外被蜱蟲叮咬,最讓其家人心驚的是,老人由此感染兇險的新型布尼亞病毒,險些喪命。所幸,老人經安醫大四附院確診病情、及時救治,已于近日康復。
蜱蟲叮咬,67歲農婦險喪命
老人今年67歲,是含山縣林頭鎮一村民。10月4日,老人像往常一樣上山勞動時被蜱蟲叮咬,然而她平素身體硬朗,所以并未充分重視。三天后,因為突然發熱,她才想起來把被蜱蟲咬傷的事告訴家人,家人隨后請教醫生,考慮被蜱蟲叮咬后可能會有感染,醫生建議家人給杜大娘口服米諾環素治療。
“吃了藥也不見好轉,病情一直在加重。”老人的女兒介紹,10月9日,老人來到安醫大四附院就診。
“患者來的時候,高燒、血小板減少、精神萎靡、肝腎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安醫大四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劉麗光介紹,查體發現杜大娘的后背和臀部有三處被蜱蟲咬傷,當時就考慮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
劉麗光介紹,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呈現季節性的發病。被蜱蟲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發病,也有會在1個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一旦起病,最典型的病程可分為發熱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恢復期三個主要的過程。
“大多數人會表現為急性發熱,體溫一般在38.0 ℃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早期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為主”,少數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現意識障礙、肺出血、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劉麗光提醒,被蜱蟲叮咬后出現發熱請及時就醫。
高發季如何預防蜱蟲咬傷?
安醫大四附院呼吸內科主治醫生金蒙蒙介紹,首先,應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爬上;針織衣物表面盡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動結束后,旅游者還要仔細檢查他們的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發現蜱后立即清除。必需在野外作業或露營時,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
金蒙蒙提醒,如若發現被蜱蟲咬傷,不可像杜大娘一樣強行拽出蜱蟲,應該就近至醫院處理傷口。付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