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是“有戲的城市”。徽班從安慶輾轉進京,融南腔北調于一爐,孕育了國粹京劇;黃梅戲起源、繁榮、發展于安慶,唱響大江南北、享譽海內海外,成為“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安慶市乃至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標志性的文化形象。
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自2013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4 次,現已成為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的重要補充、戲曲交流的展示舞臺、一年一度的藝術盛會、文化惠民的群眾節日,并成功打造出“黃金周、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的文化旅游品牌。按照“ 三年一大節、每年一小周”的節慶周期,今年將舉辦2019 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
“五大活動”精彩紛呈
今年展演周有五大類活動。屆時將舉辦5 大類17 項100 多場活動,概括起來是“1+3+1”。“1”是指開幕式,將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黃梅戲演唱會。9 月28 日下午3 時,在黃梅戲藝術中心舉行展演周開幕式,并演出“戲從風中來、唱響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黃梅戲演唱會”。該場演出由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和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共同打造,演繹黃梅戲70 年傳承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經典作品,展現黃梅戲在新中國成立后煥發的生機活力、取得的巨大成就。
“3”是指組織開展黃梅戲“展演”、“推廣”、“交流”三大單元11 項子活動。第一個單元,將組織全省地方戲曲(戲曲聲腔)展演、黃梅戲優秀劇目展演、安慶地方戲曲稀有劇種展演、第三屆“京黃故里”石牌戲會等系列展演活動,推動黃梅戲“唱起來”;第二個單元,將組織全市“戲曲進校園”教學成果展演、第四屆全市青少年戲曲電視競演、黃梅戲短視頻展示、文化惠民“百千萬工程”等系列推廣活動,推動黃梅戲“走下去”;第三個單元,將組織第四屆黃梅戲編劇研學班、黃梅戲全國巡演、“八方賀黃梅”全國戲迷聯誼活動等系列交流活動,推動黃梅戲“走出去”。
最后一個“1”是指一系列文旅商貿活動,將圍繞“黃金周旅游”和“商貿會展”兩個方面,舉辦“唱黃梅·游安慶·賞美景”文化旅游活動、“聽黃梅·買名品·品美食”文化商貿活動和首屆全市文創產品展,推進文化和旅游、商貿融合發展,擴大文化消費,推進融合發展。
“五大體現”彰顯主題
據了解,2019 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將從五個方面體現主題主線和活動宗旨。
體現時代性。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的工作主線,在劇目展演中,安排現實題材劇目板塊,展現黃梅戲最新創作成果,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展現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體現人民性。展演周期間,來自省內外的15 臺優秀黃梅戲劇目展演將進行30 場集中演出,全部實行10 元、20 元的惠民票價;同時,安排15 個公益性專場演出,邀請一線勞動者和困難群體代表免費到劇場看大戲。還組織演出小分隊和“文藝輕騎兵”,深入基層開展“廣場文藝天天演”、百場黃梅戲電影集中展映、廣場舞展演等惠民演出。
體現傳承性。安徽省地方戲曲(戲曲聲腔)匯演將在展演周上率先“開鑼”,涵蓋徽劇、廬劇等省內全部24 個地方戲曲劇種(聲腔),安慶地方戲的優秀劇目集中展演。展演期間還將舉行《黃梅戲傳統劇目連環畫》首發式,以及全市黃梅戲聲腔表演理論研修班、黃梅戲編劇研學班、“粉墨登場”戲曲題材美術作品展等學術交流活動。
體現普及性。9 月17日進行全市“戲曲進校園”教學成果展演,10 月1 日~5 日,10 家民營黃梅戲“ 百佳院團”將在第三屆“ 京黃故里”石牌戲會上開展10 場黃梅戲集中展演;10 月1 日~7 日,繼續舉辦第六屆“ 八方賀黃梅”全國戲迷聯誼活動。
體現融合性。推出黃梅戲主題旅游線路,開展“千人自駕游安慶、百景競相唱黃梅”自駕活動,推廣“門票換戲票、游客成戲迷”舉措,持續打造“黃金周·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文化旅游品牌,線上線下同步展銷及展示安慶特色文化藝術品、中華老字號企業系列產品,大力發展節慶會展經濟。
“五個首次”創新突破
本次黃梅戲展演周融合黃金周、文旅商、新媒體等多方優勢,實現“ 五個首次”的創新突破。包括首次開通網絡售票便民服務平臺,首次開展黃梅戲網絡短視頻征集,首次展演黃梅戲小劇場劇目,首次在廣場集中演出全本大戲,首次舉辦文化創意產品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