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皖贛交界的祁門縣,群山連綿,森林密布,空氣清新,生態絕佳。作為徽州文化主要發源地之一,城區東街、西街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凸顯,古橋、古塔環繞成景,縣內古戲臺建筑群、古祠堂星羅棋布,全縣有各類景區景點30 余個,其中牯牛降被譽為“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境內所產的祁門紅茶,世界有名,獨具特色。
紅茶文旅線路上的特色民宿南山客棧。
祁紅為“核”
全域旅游厚積薄發
近年來,祁門縣以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的祁門紅茶品牌為內核,結合全域旅游總體布局,突出打造“祁紅”品牌的生態文旅福地。
“祁紅不只是一杯茶,從茶葉生長環境到成為珍茗,全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祁門縣政府有關負責人稱,祁門茶園坐落的環境獨特,遠山近水,丘陵密布,茶園和村落間遍布徽州古道、生態風景道、瀑布、小溪。探秘祁紅,就是領略祁門厚重的目連戲等非遺文化、御醫文化,就是感受山水茶園間自駕穿行的愜意自在,是放飛心靈的大自然之旅。
近年來,祁門縣圍繞“祁紅”文章,做強祁紅產業,讓這一百年品牌煥發生機,且以茶為媒,打造了中國祁紅博物館,游客可以了解祁紅的前世今生,親自炒制紅茶,見證一片樹葉變成香味馥郁獨特的祁門紅茶的神奇歷程。
祁門縣結合紅茶歷史淵源,保護并大力推廣大洪嶺、櫸根嶺等徽州茶(古)道,推介祁門茶葉外運的水路旅游,提升完善了極具自駕體驗性的“探秘祁門”旅游風景道。在紅茶文旅線路上打造形成了南山客棧、馮家頂民宿等一批特色民宿、農家樂。
外地游客下了高速公路,沿著旅游風景道穿行在祁門城鄉,吹著和煦的原生態“徽州風”,喝著芬芳奇香的祁門紅茶,看古戲臺,走古村,在清澈見底的閶江掬一捧清水洗去風塵和疲勞,晚上住時尚而徽州文化濃郁的民宿,吃千層鍋等祁門農家菜,數星星,看蒼穹,人與自然融匯交流,美不可言。
祁門燕山,一年有100多天云海,風景絕佳。
高鐵時代
融入“48小時茶生活”
黃祁景高速公路開通后,祁門縣已融入華東地區高速交通大動脈。目前,德上高速公路在建,祁門高速交通將更為快捷,昌景黃高速鐵路的建設讓祁門縣跨入高鐵時代,全域旅游駛入了高鐵通道。
近年來,祁門縣圍繞全域旅游發展,以茶事體驗、中醫養生、科普探秘、徒步探險、人文體驗為核心競爭力,著力構建城鄉統籌、各顯特色的旅游發展格局。2019 年上半年,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221.71 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5.87 億元,同比增長明顯。
做好牯牛降、古戲臺群、風景道等旅游項目的同時,祁門縣啟動實施了祁門古城街區的保護利用工程。目前,突出曾國藩行轅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抓好祁門東街、西街歷史文化街區等重點項目建設,街區歷史風貌得以恢復,專家組評審并認定祁門東街、西街具備申報歷史文化街區的條件。古樸而特色的石板街巷和140 多幢古建筑及傳統歷史建筑形成的歷史街區,充滿市井煙火氣息,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來體驗、打卡。該縣還加強曾國藩線性歷史和祁紅線性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賦予旅游更多的人文信息。
近期,祁門縣通過招商引資,實施打造“十里茶鄉”(G237 國道祁門金字牌鎮楠瑪嶺至城東高速互通段)休閑旅游項目,核心區涵蓋茶瓷博物館、瓷器陶藝制作工坊、工礦遺跡、古徽州非遺項目展館、農耕文化及體驗區、燈光亮化、四季花海、戶外拓展基地、森林運動公園等。
祁門縣文旅體局表示,祁門將加強創意文化產品開發,加大對目連戲、儺舞等“非遺”傳承利用。依托御醫文化,加快推進御醫康養小鎮建設。建設祁紅小鎮、運動小鎮,繼續辦好大洪古道杜鵑花節、文堂荷花節等文旅活動。依托祁紅博物館、牯牛降等,突出打造親子游、研學游。全面提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旅游交通路網,推進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等配套設施建設。
到2020 年,圍繞“兩帶兩圈”建設,積極打造高品質田園綜合體,民宿業初具規模,“兩村一線”(石舜村、歷溪村、“迷你168”線)48 小時茶生活精品旅游線路基本成形,“十里茶鄉”休閑旅游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果,鄉村旅游走向成熟。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