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9月19日下午,安徽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殘聯(lián)聯(lián)合舉辦安徽省殘疾人自強不息典型事跡巡回報告會首場“開講”。“勵志網(wǎng)紅”李娟、盲人按摩師陶廣軍、無臂書法家趙靖、中國第一個盲人醫(yī)學博士李雁雁、“旗袍先生”崔萬志來到現(xiàn)場分享自立、自強、自信的勵志故事。
“雖然我四肢癱瘓、長期臥床,生活也不能自理,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棄,我和我的伙伴們也沒有放棄過做電商的夢想。”1985年12月出生的李娟,從安徽碭山來到現(xiàn)場。她因患脊髓性空洞癥而全身癱瘓,體重僅50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夠有限活動,臥床10余年。2005年,為了幫家里的滯銷水果賣出去,她通過朋友圈接到了訂單。就這樣,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開啟了電商之路。一張床、一個手機支架、一部手機、一只觸控筆,李娟靠著它們與外界交流。“就用支架撐著手機,用嘴咬著觸控筆。”李娟在手機上做成了一單單交易,不僅幫家里解決了燃眉之急,而且?guī)椭毨翡N售水果40萬余公斤,帶動12戶貧困戶通過電商脫貧。現(xiàn)在,李娟開了微店,成立電商,成了遠近聞名的“勵志網(wǎng)紅”。“我們希望通過做電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李娟說,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奮斗,“腳踏實地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我們渴望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人生。”
“我?guī)еR不是為了酷,我是一位盲人。”全國第五屆自強模范陶廣軍說,28年前,一場意外,他被啞炮炸成重傷,雙目失明,他的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只有21歲的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帶著絕望回到母親身邊,那時我不愿說話,也不愿走出家門。”陶廣軍回憶說,母親的一番話讓他走出了絕望。“她告訴我,你要好好地活著,有你在,咱這個家就在。” 在他看來,不讓母親傷心,好好地活著,就是對母親的報答。“母親拿著一根棍子教我學走路,她在前面走,我在她身后跟著......慢慢地我跟著母親學會了走路、洗衣服、做家務,能夠獨立生活。”1994年,陶廣軍偶然聽到蕪湖有家盲人按摩學校,便想去學一門技藝。“想著早點自食其力,讓母親不再為我擔心。”就這樣,陶廣軍帶著母親省吃儉用的學費,完成3年的學業(yè),在同學幫助下在上海找到工作。2010年,在當?shù)貧埪?lián)的幫助下,陶廣軍回到了蚌埠創(chuàng)業(yè),2017年成立了一家盲人按摩公司,接納了20多名殘疾人就業(yè),對殘疾人進行按摩培訓,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就業(yè)夢 。“磨難成就了自強不息的我。我感謝我的母親,是她攙扶我走過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我也感謝所有殘疾人朋友的母親,你們的偉大無私,為我們撐起了希望的天空。”陶廣軍說,他堅信內(nèi)心的強大能綻放生命的精彩,要做一個自信自立的人生強者 。
31年前,一個啞炮瞬間改變了滁州19歲小伙趙靖的人生。一聲巨響,他失去雙臂、失去右眼,左眼也嚴重受傷。而如今,他已成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多次在書畫大賽中獲獎,并在國內(nèi)外展出。“我雖然沒有手,我還有兩條腿,還有健全的大腦,我要活出個樣子來。”回想起自己的一步步摸索感慨道。“早上起床穿衣服,我用雙腿穿進褲筒,用殘臂一點點向上提,一天天堅持、摸索,學會自理。為了有一技之長,我起初練過游泳、跑步、跳遠,經(jīng)歷了一次次失敗。偶然接觸到書法報,我就下定決心,苦練書藝,先用腳夾著筆寫,但腳寫字離得遠、視力差,看不清用筆的細節(jié),后來試著把筆綁在殘臂上,但很難掌握筆鋒的掌握。”趙靖說,他開始練習用嘴咬著筆桿寫字。“筆桿咬折了,我就換上鐵套,鐵套咬壞了,我就換新的。”他說,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清換了多少筆桿、筆套。而長時間的“口書”練習,引起了口腔發(fā)炎和胃病。“既然我選擇了這條路,我就絕不放棄。”1993年,趙靖的第一幅作品獲獎并展出,隨后多次在全國性大賽中獲獎。為了回報社會,趙靖創(chuàng)辦書畫藝術培訓中心培訓學員,并長期在特教學校免費教學,參與公益事業(yè),捐資助學近百萬元。
李雁雁是安徽池州人,是中國第一個赴國外留學的盲人,獲得中國首批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唯一殘疾學生,中國第一個盲人醫(yī)學博士,第六屆全國自強模范。1986年讀大學期間,李雁雁突然患了青光眼,很快便發(fā)展成視神經(jīng)萎縮,導致雙眼失明。“我要面對現(xiàn)實,不能讓我的母親為我流淚 。”談起最初面對黑暗的日子,李雁雁一度哽咽。“我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自學漢語盲文、英語盲文,慢慢學著閱讀國內(nèi)外盲人書籍。”無意間,李雁雁從雜志上得知有國際組織資助殘疾人學習盲人針灸、按摩等,隨后借來日語教材學習,面試成為第一個獲全額獎學金去日本留學的中國盲人。“ 當初去日本是為了學技能,隨著對醫(yī)學的深入學習,決定把醫(yī)學作為我追求的事業(yè),接受挑戰(zhàn),去美國深造。”1999年6月,他只身一人來到美國加州,攻讀脊柱神經(jīng)矯正療法的博士學位。在美國,經(jīng)過三年的刻苦學習,他于2002年7月考取美國加利福尼亞帕默正骨大學脊柱神經(jīng)矯正專業(yè),成為中國盲人讀博第一人。“人生的不幸讓我消沉過、迷茫過,卻沒有擊垮我。我要成為對家庭有用的人,不能成為社會的負擔、家庭的累贅。”李雁雁說。
“我知道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如今為眾人知曉的“旗袍先生”崔萬志也來到了報告會現(xiàn)場。“我4歲第一次會說話,6歲開始學走路,從小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而如今站上舞臺的崔萬志,大方地講述自己的坎坷經(jīng)歷,并激勵人們直面苦難。“無論你是誰,我們必然在人生路上遇到很多挫折、迷茫、磨難。面對它,去解決它,這是唯一的辦法。”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甘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