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秋開學,小學生們拿到了嶄新的部編本語文教材,而課本中引人入勝的插圖,有不少出自阜陽臨泉一對“連環畫夫妻”之手?!盀榱讼乱淮?,不要稿費我們都愿意畫?!焙伪H陀谌獮]夫妻倆畫了一輩子的連環畫,兩人都是自學成才,也“因畫結緣”,成了生活上的伴侶和創作上的伙伴,一路走到今天。
機緣
為語文課本畫了多幅插圖
阜陽臨泉“連環畫夫妻”何保全和于泉瀅的多幅插圖作品,今年登上了新版部編本中小學語文課本。三年級課文《花鐘》、五年級課文《金色的魚鉤》以及六年級課文《橋》和《丁香結》的插圖,都是出自何保全夫婦之手。
夫妻倆說,這件事有些機緣巧合?!?016 年人教社的一位主編給我們打電話,說看到我們的作品想讓我們為課本畫插圖。”何保全說,當時在開交流會,沒聽清楚,準備婉拒對方,幸虧被妻子攔了下來?!拔耶敃r在他身邊坐著,隱約聽到對方說了‘小學課本’這幾個字,就趕快把手機拿過來”,于泉瀅說,詳細了解情況后,他們立馬就應了下來,“我說您不用多說了,我們接下來。為了下一代,不要稿費我們都愿意畫?!庇谌獮]感慨地說,能為教育事業做一點貢獻,這是他們的榮幸。
夫妻倆雖已為出版社供圖多年,但課本插畫對他們來說有著更特別的意義,也傾注了更多的心血。
“繪制5 年級課文《金色的魚鉤》插圖時,為了表現紅軍過草地時的神態,從構思到下筆就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第一稿上的小紅軍戰士面部偏豐滿,上色后顯得有些紅潤。后來結合時代背景,重新推翻,將小紅軍修改成面黃肌瘦的形象。”何保全說,創作中首先要掌握歷史實際,熟悉課文內容,對表達的思想有深刻理解?!? 年級語文課文《橋》的課本插圖,要突出危急關頭共產黨員的精神,第一稿感覺形象不夠豐滿,又重新設計人物形象。”于泉瀅說,兩人一邊畫課本插圖,一邊畫紅色經典,前前后后用了近一年的時間。
“3 年級語文課本里的《花鐘》,出現了像萬壽菊、月光花等沒見過的花,我們就廣泛搜集資料,把每個時間段的花的樣態搞清楚。”何保全說,人教社編輯看到第一幅插圖后很滿意,請兩人多畫了幾幅,包括《橋》《丁香結》等近10 幅插圖。今年7 月,兩人為語文教輔指定讀本《小英雄雨來》繪制的20 多幅插圖,和《小瓦匠》《和紅軍伯伯在一起》等讀本文章插圖已經交稿,也將陸續與孩子們見面。
成長
自學繪畫苦練多年終成才
何保全出生于1944 年,從上世紀50 年代起,他便對小人書愛不釋手。爺爺對他很是疼愛,給他的零花錢,都被他拿去買連環畫看了?!爱嬤B環畫完全是出于興趣,也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學習,每天一遍遍地臨摹。”何保全說,從十一二歲開始,他便學著創作連環畫,給劇團畫布景?!爱敃r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發現我畫得好,13 歲時就把我錄用到文化館工作,專心創作?!?/p>
“畫連環畫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一個優秀的連環畫家,可能要經歷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堅持、歷練。”何保全說,當年自己沒少吃苦,“十七八歲時,大夏天在辦公室里畫連環畫,一畫就是一天,屁股都坐得潰爛了,但也樂在其中。”他說,這些年來已經習慣了筆不離手?!懊看纬鲩T身上都帶著紙和筆,即使在沒有紙的情況下,也拿筆在手指頭上畫?!焙伪Hf,每個走過的地方,他都要用筆畫下來。于泉瀅回憶說,當年在合肥集體創作連環畫時,大家開玩笑給何保全起了個外號,叫“安徽美術界的活字典”,“什么不會畫,就問何保全?!?/p>
“十二三歲第一次自編自畫了一套連環畫,寄給出版社被拒了。”何保全說,那時他就越發刻苦,邊在文化館畫宣傳畫,邊創作連環畫。積淀近十年后,何保全在1968 年與人共同創作了第一部連環畫作品《柳西戰歌》,引起了轟動,隨后便一發不可收,創作了《三河大捷》《紅樓夢》《水滸傳》等連環畫作品。“當時畫《三河大捷》,由于對戰馬接觸不多,就到三河馬場體驗生活,待了3 個月?!焙伪Hf。
如今,何保全已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協會員、省連環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會會員。與妻子于泉瀅為多家出版社創作出上百部連環畫作品和插圖作品,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多次獲省和全國美展獎。
姻緣
畫畫是這對夫妻的“紅娘”
1983 年,于泉瀅正在上高三,因為喜愛畫畫參加了縣文化館的繪畫班,就在那時,她和在文化館工作的何保全認識了?!拔幕^讓學生們準備一幅作品,他來點評。他對作品十分嚴苛,很多有多年繪畫功底的學生作品都讓他不太滿意,當時我的作品《柳下跖怒斥孔丘》讓他眼前一亮?!庇谌獮]說,那時起,兩人開始交流繪畫,漸漸地走到了一起。
于泉瀅說,相識的第二年,兩人喜結連理,成為生活的伴侶和創作的伙伴。“他一般‘挑大梁’,負責草圖、構圖、造型、鉛筆稿、草稿,我主要負責毛筆稿。”于泉瀅說,兩人創作各取所長,越來越默契,“比如他有一幅草稿,畫面一角圈了一個小圈,我看到就知道這里要加一棵樹?!?/p>
對于夫妻倆來說,默契只是創作好作品的一個原因,克服重重困難才是關鍵。“2000 年到2005 年,創作高峰期,一年六七本連環畫。”何保全說,兩人經常埋頭創作到深夜兩三點,坐在那畫五六個小時都不說一句話。
“每接到一本連環畫,要先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時代、背景一點點吃透,不然不能動筆?!?于泉瀅說,他們曾被《連環畫報》邀請繪制《人世間最寂寞的妻子》配圖,兩人為此兩次到魯迅的故鄉紹興搜集素材。當時看到了朱安的畫像,兩人還比賽誰能畫出更好的速寫像??傻搅苏嬲齽撟鞯臅r候,兩人卻難以下筆,因為一直畫不出滿意的效果,于泉瀅甚至難受地流淚。直到過了一個多星期,仔細品味朱安的人物內心后,他們才畫出了心中的朱安形象。
心愿
揮毫到白頭,最擔心傳承
“我們畫了一輩子的連環畫,有黃金期也有停滯期,但是我們一直沒停下手中的筆?!焙伪Hf,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連環畫的黃金期。到了80 年代中期,連環畫開始不景氣,80 年代末更是陷入低谷,幾乎沒有出版社出版,而兩人堅持潛心練習。
“1998 年左右,連環畫開始有些起色,有出版社請我們畫《紅樓夢》,隨后畫了《聊齋》《西游記》《水滸傳》等作品。”何保全說,2002 年左右,《連環畫報》《讀者》雜志編輯看到他們的作品后,便聯系約稿,他們成了簽約畫家。
由于常年繪畫,兩人的“職業病”嚴重,頸椎腰椎都有損傷,但即使躺在病床上,何保全也沒有放下畫筆。“別人問我們,到了這個年齡為什么還堅持畫連環畫,不好好地享受生活?”于泉瀅說,她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這么多年對連環畫的情結還是放不下。連環畫跟著我們倆一生,我們一生為它而活,要畫到畫不動的時候再停筆?!?/p>
比起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兩人更擔憂連環畫后繼無人的問題?!斑B環畫在繪畫的歷史長河里占有重要位置,但是現狀不容樂觀。創作過程艱難,稿費不高,年輕人僅憑畫連環畫很難維持生活?!焙伪Hf,連環畫家要拋開浮躁、甘于清貧、耐住寂寞。于泉瀅說,他們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多畫一些優秀作品,為連環畫復興做些貢獻,把連環畫傳承下去。
今后可能通過公眾號等方式,發布一些連環畫創作過程、方法,讓愛好者學習借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甘潔(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