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歷久彌新,方向清晰篤定。
掃黑除惡重拳出擊,警務效能持續(xù)提升,便民利民舉措頻出……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公安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有力維護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全省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實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戰(zhàn)勝一個個挑戰(zhàn),打贏一場場硬仗,筑起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有力護航現代化五大發(fā)展美好安徽建設,人民群眾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持續(xù)開展“4+1”崗位爭先等活動,開創(chuàng)安徽公安立功創(chuàng)模數量最多、榮譽最高的時期——
政治建警、榜樣引領,初心使命鑄就忠誠警魂
“當警察就是要沖在一線。”淮南市公安局山南分局曹庵派出所所長鮑志斌,最近受到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大篇幅集中報道。7年前,鮑志斌處警時遭遇車禍,左臂截肢。出院后,他謝絕組織照顧,繼續(xù)留在派出所,成為我省基層公安一線民警中傷殘等級最高者,事跡感動無數人。
安徽警界從來不缺英雄。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公安廳在全省范圍內持續(xù)部署開展“4+1”崗位爭先活動,極大激發(fā)廣大民警和基層一線單位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激情,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成績突出、榮獲表彰,其中涌現出7位“全國特級優(yōu)秀人民警察”、13個“全國優(yōu)秀公安基層單位”。首屆全國公安楷模、時代楷模張劼,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雄模范張雪松等英模群星閃耀,璀璨光輝照亮了安徽公安立功創(chuàng)模數量最多、榮譽最高的時期。
是什么讓安徽警營英雄輩出、群星璀璨?
使命至上,忠誠為先。全省公安機關始終把政治建警放在第一位,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證理想信念上的堅定,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政治建警引領方向、熔鑄靈魂。省公安廳黨委將忠誠鑄魂放在突出位置,深入開展“兩學一做”“三嚴三實”“踐行新使命 忠誠保大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有力有效打造忠誠公安、為民公安、法治公安、創(chuàng)新公安、效能公安。
一次次學習入腦入心,一場場洗禮升華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廣大公安民警血脈深處,鑄就了忠誠警魂。
掃黑除惡受通報表揚,連續(xù)7年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刑事案件發(fā)案數大幅下降——
重拳出擊、打防結合,筑牢社會治安銅墻鐵壁
正義從來不會缺席。3月29日,阜陽市中級法院對邢丙軍、王成斌等52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一案進行二審宣判,當地群眾拍手稱快。該案件成功偵破后,當地110警情和八類案件發(fā)案數明顯下降,社會秩序明顯好轉。
去年1月中央吹響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號角以來,我省公安機關建立完善一主多分、領導領辦、一全三必等工作機制,向黑惡犯罪展開凌厲攻勢。截至2019年6月,全省共打掉涉黑涉惡犯罪團伙1289個,其中涉黑犯罪組織127個,涉惡犯罪集團372個,惡勢力犯罪團伙790個,破獲刑事案件9281起,受到公安部掃黑辦、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龍頭,全省公安機關持續(xù)掀起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的高潮,嚴格落實案件偵辦機制,集中優(yōu)勢資源,力爭實現命案發(fā)一破一、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快偵快破。
從群眾身邊“小案”入手,將風險化解于無形。6月16日上午,“反電詐我們在行動”暨省反電詐中心成立三周年專場活動在安徽公安職業(yè)學院舉行。省反電詐中心成立三年來,狠抓源頭、主動出擊,有效處置警情9.3萬余起,成功攔截止付群眾被騙資金9.1億余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公安劍指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違法犯罪,以打開路、打防結合、打出聲威、防出實效、管出活力與秩序,連續(xù)7年持續(xù)不斷地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推動全省社會治安持續(xù)向好。
與2012年相比,2018年全省現行刑事案件發(fā)案數下降28.9%,其中命案下降34.5%,八類暴力犯罪案件下降64.4%,“入室盜竊、入室搶劫、撬盜機動車”等三類可防性案件下降67.1%,道路交通事故起數下降37.5%。2018年,全省每萬人刑事案件發(fā)案率、每十萬人命案發(fā)案率繼續(xù)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做細做實社區(qū)警務、“一村一警”包村聯系、警民聯調、江淮義警、校園安全網和公民安全課堂等“六大載體”——
警民攜手、共建共治,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
“調解只是手段,化解矛盾才是目的。要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小事拖大。”祖恩南是蕪湖市公安局弋江派出所的專職調解員,僅今年上半年就化解復雜矛盾糾紛10余起。
在安徽,像祖恩南這樣的調解員有近萬名。我省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在全省1566個公安派出所建立警民聯調工作機制,及時發(fā)現、科學分流各類矛盾糾紛,廣泛收集各類易引發(fā)“民轉刑”案件、群體性事件、上訪事件的重大矛盾糾紛線索,有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4.8萬余起。
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公安機關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緊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目標,做細做實社區(qū)警務、“一村一警”包村聯系、警民聯調、江淮義警、校園安全網和公民安全課堂等“六大載體”,基層社會治安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
2014年11月,省公安廳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聯系制度,全省14494個行政村(社區(qū)),共配備包村民警14534人,包村覆蓋率達到100%。通過把部分機關民警派往農村兼職包村聯系工作,實現“村村有警、定期進村”,訪民情、察民意、送溫暖、保平安,進一步夯實農村社會治安基礎、促進農村和諧穩(wěn)定、提升農村群眾安全感。
全面啟動新一輪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1454”工程建設,讓“天網天眼”威力日益明顯。適應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打造“智慧皖警1+10+N”大數據實戰(zhàn)應用體系,一批新技術、新手段相繼投入實戰(zhàn)應用。以110指揮中心為龍頭,建立完善“屯警街面、動中備勤、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社會面動態(tài)巡防模式,全面優(yōu)化動態(tài)化條件下的勤務運行模式,全天候、全方位掌控社會治安主動權,公安機關駕馭社會治安能力穩(wěn)步提升。
全方位保障依法履職,持續(xù)開展紀律作風大檢查等集中整治,深入實施民警素質提升工程——
從嚴治警、錘煉本領,鍛造“四個鐵一般”公安鐵軍
執(zhí)法者的腰桿硬起來,法治的尊嚴和權威才能立起來。
建立健全維護民警執(zhí)法權威撫慰金制度,健全緊急救治“綠色通道”機制,組建專業(yè)法律顧問團隊,提供維權正名幫助……6月初,省公安廳出臺一系列專門舉措,全方位保障民警依法履職。
以“皖警智能執(zhí)法辦案系統(tǒng)”建設為龍頭,我省積極構建全要素全流程、實體化實戰(zhàn)化執(zhí)法辦案監(jiān)督管理新格局。建成規(guī)范的執(zhí)法辦案管理中心或辦案場所1600多個,強化受案立案監(jiān)督管理,全面落實公安部“四個一律”要求,有效防范了執(zhí)法安全案事件的發(fā)生。
打鐵必須自身硬,鐵的隊伍要靠鐵的紀律來鍛造。我省公安機關持續(xù)部署開展紀律作風大檢查等集中整治、查處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等專項工作,制定出臺嚴防涉“酒車槍”違法違規(guī)案事件“十個一律”等制度規(guī)定,努力做到日常管理“零遺漏”、日常監(jiān)督“零空擋”。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充分發(fā)揮紀檢、督察、審計、信訪、法制等部門參與的“大監(jiān)督”格局作用,把制度的“籠子”越織越密,切實做到敢管敢嚴、真管真嚴、長管長嚴。
做好新時代公安工作,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我省公安機關深入實施民警素質提升工程,堅持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領導班子每年至少一次“示范訓”,引領全警普及練,創(chuàng)新實用實效練兵新模式,2013年以來,28萬余名民警在4000余期各類專業(yè)訓練班中受訓,“安徽公安大講堂”通過遠程視頻培訓系統(tǒng)直接培訓民警30萬余人次,著力鍛造一支有鐵一般理想信念、鐵一般責任擔當、鐵一般過硬本領、鐵一般紀律作風的公安鐵軍。
打造“皖警便民服務e網通”平臺,234項公安管理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一網通辦”——
深化改革、優(yōu)化服務,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安全感
“在安徽辦身份證,照片可以自拍上傳?”今年6月初,一條“安徽身份證可自拍上傳”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閱讀量高達2億多次,網友紛紛點贊。
為順應“互聯網+政務服務”發(fā)展趨勢,安徽公安全力打造集網上公示、網上咨詢、網上辦事、網上互動、網上監(jiān)督等功能于一體的“皖警便民服務e網通”平臺,將可以網上辦理的公安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業(yè)務整體“打包”上網,目前全省234項公安管理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一網通辦”。
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公安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先后出臺300余項有力度、有溫度、能感知的舉措,全省群眾對公安工作滿意度由2012年的88.63%提升至2018年的93.39%。便民利民真真切切,群眾獲得感實實在在。
逐夢新時代,揚帆再起航。安徽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忍不拔的毅力,朝著“把安徽建設成為全國最和諧穩(wěn)定的省份之一”和“安徽公安主要業(yè)務工作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兩個領先”目標不斷邁出堅實步伐,為現代化五大發(fā)展美好安徽建設創(chuàng)造更加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記者 汪國梁 通訊員 黃新風 張振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