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人類當今面臨的諸多生態和環境問題中,荒漠化是最為嚴重的災難。在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來臨之際,6月16日,以防止土地荒漠化、推動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安徽省“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宣傳活動在宿州市碭山縣舉行。
此次活動給市民、學生代表發放小小護林員證,開展小小護林員保護環境宣誓儀式。讓孩子們體驗參加種子拼圖、干花書簽、水拓畫等手工游戲,在動手中提升個人理解。通過一系列科普講座和志愿活動,營造了廣泛動員全民參與荒漠化防治、建設綠色家園的良好氛圍。
據悉,根據2015年全省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安徽省共有總面積達17.1萬公頃的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蕭縣、碭山、譙城、界首、太和等8個縣(市、區)的黃河故道及支流區域。改革開放之后,安徽先后實施“五八”綠化規劃、林業二次創業、萬里綠色長廊工程、國家退耕還林工程等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對初步遏制我省皖北地區土地沙化起到了關鍵作用。
“我們腳下站著的這塊土地能有‘世界梨都’美譽,正是得益于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齊新表示,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更加重視荒漠化防治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徐琪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