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導游的帶領下,匆忙在景點之間奔波,除了看看眼前的景色、拍拍照片,似乎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和理解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地理等區域特色。于是,就有了“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這個流傳甚廣的說法。
旅游就是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去放松自己,靜靜地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這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不盡相同,于是私人定制的旅游線路出現了,個性化旅游開始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傳統意義上的導游也開始尋求轉型,研學旅行導師、旅游定制師等成了他們中一些人的新頭銜。5月19日是中國旅游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導游的新身份吧。
游客追尋個性化旅游
“想去大西北玩一趟,要不要報個旅行團啊?”合肥市民曹女士是名旅游愛好者,聽同事這么一問,她迅速給了對方一個否定的答案:“報團跟一群人出去旅游就是到各個景點拍拍照,也不自由,感覺沒啥可取之處,年輕人還是不要跟團出去玩。”
“去一個地方旅游,只要自己準備充分,體驗肯定不會太差的。”曹女士說,如今網上關于景點、城市的旅游攻略很多,只要多瀏覽一些其他游客共享的旅游信息,就可以輕松搞定交通、景區門票、餐飲、住宿等出游需求。
但合肥市民魏先生卻表示,根據實際經驗,雖然提前做了詳細攻略,但到真正需要的時候不一定有用,感覺外出旅行還是需要一個可靠的、專業的人員陪著,如果這個人還能根據游客需求,幫忙提前做好個性化旅行規劃那就更好了。
探秘之旅、文化之旅、高山之旅……如今市面上分門別類的旅游產品層出不窮,但是線路安排往往都是關于一些熱門景點的,而一些冷僻卻又獨具韻味的地方往往會被忽略。“如果去游皖南古村落,我可能會選擇更原生態的涇縣查濟古村而不是西遞和宏村,因為后者游客實在太多了,商業化也比較重。”合肥一名市民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年輕人選擇旅游目的地時都不再從眾,需求都很個性化,希望獲得更加獨特的體驗。
旅游定制師多了起來
游客需求的個性化,催生了旅游線路的定制化。多名受訪者告訴記者,他們在旅游的時候會通過網絡聯系旅游定制師,請他們幫忙規劃旅行線路。據了解,這些旅游定制師既有專職的也有兼職的,多是旅游行業從業人員,提供的也是他們熟悉的城市或景點的導游服務。
目前,一些在線旅行商也提供旅游定制服務,比如攜程旅游的向導平臺,自2016 年底上線以來已有10000 余人注冊;2019 年前幾個月的訂單量較2018 年同期增長了194%。
作為旅游大省,安徽目前有150 位攜程注冊向導,主要集中在黃山,占比59%;其次是池州、合肥、宣城等城市。“來找我的游客很多,以年輕人為主。”黃山市的楊麗云原是當地一旅行社的導游,后來辭職做起了向導平臺的向導,幫游客定制旅游線路,很受歡迎,最多時一年爬了110 多次黃山。
不少導游在嘗試轉型
據統計,在向導平臺眾多服務類型中,向導陪游類和用車類產品增長最快,尤其是深度陪游講解產品,訂單增長迅猛,“70 后”“80 后”為主力預訂人群,家庭出游、小團體自由行及個人出游占絕大多數。
記者注意到,絕大多數游客對旅游定制師的評價都很正面。受訪的旅游定制師也都對自己的新身份有很強的認同感,認為這樣能更好地為游客提供服務,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
研學旅行也是旅游定制產品的一種,主要針對中小學生進行線路和講解詞定制,目前市場也很紅火,從傳統導游升級而來的研學導師也很受歡迎。“看到我們做得不錯,一些同行近來也在咨詢我,想嘗試著轉型。”一名旅游定制師在接受采訪時說。
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旅游定制師等一般是旅行商推出的,不過游客在選擇的時候還是要多留意一下,注意辨別對方有無從業資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呂歡歡 記者 王吉祥采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