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獼猴桃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譽。在中科院黃仁煌教授指導下,雷振華團隊在短短幾年內,先后在安慶市宜秀區象山村、楊橋鎮、白澤湖鄉等地打造了4個現代化有機獼猴桃基地,使其成為平原種植獼猴桃的典范。
建立實驗基地,培育有機獼猴桃
2015年,雷振華、柯琴夫婦來到安慶市宜秀區,創立了安徽惠群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選擇種植有機獼猴桃,由中科院黃仁煌教授親臨選址,在象山村流轉了五十畝土地并完成基礎建設。
獼猴桃一般生長在山谷中,產量低、運輸不便。如何使其實現從山谷到平原種植,黃仁煌教授做了有益的探索。黃仁煌教授是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首批獼猴桃科研人員、國內權威專家,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
2016年3月,雷振華正式將中科院黃仁煌教授的新科研成果轉化,發展綠色有機獼猴桃產業。
“在黃仁煌教授指導下,基地進行了土壤改良,使土地農藥含量降低,讓土地活性保持。”雷振華說,“土壤改良之后在他(黃仁煌教授)的指導下選苗、培育、種植。他到象山村來過多次進行技術指導,現在由我管理,他遠程指導。”
在黃仁煌教授悉心指導下,雷振華團隊將試點基地2500株獼猴桃每一株都進行了編號,幾乎每天都要下地看看它們的長勢,然后記錄下來,遇到問題隨時反饋給黃仁煌教授。
2018年,有機獼猴桃舒園基地里的獼猴桃開始掛果。雷振華說,今年以后將逐步進入豐產期。“苗木的壽命有近百年,若管理得當,豐產期有30年左右。”同時,在科技引領下,實驗基地能不斷培育出適合本土平原氣候下的優質新品種。
不忘回饋社會,助力貧困戶脫貧
繼有機獼猴桃舒園基地之后,雷振華率團隊先后在宜秀區三片區:楊橋鮑沖湖村、白澤湖龍華村、楊橋鹿山村建造了千畝獼猴桃產業帶。
雷振華說,基地化、產業化、機械化、信息化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標。“為此公司將分階段建設,采用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眾籌共享等創新模式,不斷深入探索并打造平原經濟農業產業現代化。”
“獼猴桃在宜秀的發展,除了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外,社會各界的支持也成為了企業生存發展的強勁驅動力。”雷振華說,基地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當然,公司也不忘回饋社會,目前四個基地解決了近300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其中貧困戶就業人數達50人左右。
“遠離農藥,拒絕使用除草劑。”雷振華說,目前,每個園區基肥都來自內蒙古草原,選用純羊糞,日常施用農家肥、沼液以及各種有機肥料。
“獼猴桃從山谷到平原,我們只是發現了大自然原本的神奇。”雷振華說,從安慶宜秀基地走向全國千家萬戶,健康放心食用的有機獼猴桃一直在路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