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廣德縣新杭鎮楊家店烈士陵園,一位老人步伐平穩,每天拿著掃帚仔細清掃著烈士陵園里地面的落葉。這位已經91 歲的老人名叫黃邦政,廣德縣新杭鎮丁家村人,是一名曾經參加過渡江戰役的老兵,已經義務守護家門口的烈士陵園40 多年。
70多年前參加過戰役
1947 年,年僅19 歲的黃邦政被國民黨軍抓壯丁后離開廣德,1948 年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參加過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看到那些犧牲在廣德的烈士,黃邦政經常想起曾經的戰友。
戰爭已經過去70 多年,能夠印證那段經歷的,似乎只有那本“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軍人證明書”。這還是老人的二兒子黃衛平翻箱倒柜才找到的,上面有老人年輕時的照片。
1963 年,在黃衛平出生三個月后,黃邦政離開了部隊,回到了廣德老家。但這之后的幾十年里,因為一處烈士陵園,黃邦政老人一直與當年的那段歲月有著緊密的聯系。
回鄉后守護烈士陵園
4 月16 日,記者見到黃邦政老人時,他正站在廣德縣新杭鎮楊家店烈士陵園前。
1977 年,由于原來楊邯嶺的烈士墓地勢較低,容易被水淹,當時的廣德彭村公社決定將烈士墓遷移。黃邦政主動要求將烈士墓遷移至自家屋邊。自那時起,黃邦政一家就義務守護這一處烈士墓。2013 年,當地政府重修烈士陵園,并遷移了原來埋葬在其他地方的烈士遺骸到這里安葬,這里成為當地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記載了安葬在此的烈士所經歷的兩場戰斗。其中一場是1944 年新四軍在廣德與日軍交戰,取得杭村大捷,一些戰士犧牲,其中的三名烈士2013年遷移安葬于此。另一場戰斗發生在1949年4 月底,解放軍某部隊在楊邯橋全殲一股敵人,部分解放軍戰士壯烈犧牲。1977 年,47 名烈士從楊邯嶺遷移安葬于此,他們中有的是無名烈士。
經常想起曾經的戰友
安葬在楊家店烈士陵園的烈士與黃邦政當時所在的并不是一個部隊,但看到這些犧牲在廣德的烈士,黃邦政說,他們能讓自己經常想起曾經的戰友。
每年清明節,當地學校會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拜烈士。平時也會有參加了解放戰爭的老兵或他們的家屬到這里來祭拜。黃邦政和老伴總是用繩子小心翼翼地將人們送來的花圈固定在紀念碑前,清掃放鞭炮后留下的紙屑和似乎永遠也掃不完的落葉。
多年前,一位埋葬在此的烈士后人找到了這里,遷走了該烈士的遺骸,這是這么多年來唯一的一次。其他幾十位有名或無名的烈士,也許年輕時就犧牲了,沒有后人;也許有后人卻并不知道他們埋葬在此。雖然沒有等來家人的看望,但這些年來,黃邦政始終在陪伴著他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