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位于涇縣桃花潭鎮的文昌閣,距今已有二百余年歷史。然而,安徽建筑大學退休教師翟光逵近日聽說,老家的這處古建筑正在進行周邊環境改造,建設大型旅游廣場,這讓他有些擔憂。在翟光逵看來,文昌閣是古代村落的風水建筑,已與周邊鄉村的田野環境融合,嶄新的旅游廣場會破壞這種原生態環境。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昨天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文昌閣周邊環境改造工程獲得了安徽省文物局批復;不過,接到群眾意見后,他們已要求建設方停工,將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評估。
改造中的文昌閣周邊環境,目前相關部門已要求停工。(受訪者提供視頻截圖)
特殊回憶
二百多年歷史,頗具獨特之處
據介紹,涇縣桃花潭鎮文昌閣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由當地翟氏一族籌集資金建設,距今已有200 多年歷史,是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近八旬的翟光逵生于桃花潭,他還記得60 多年前,十幾歲的他在幾十里外的縣城求學,從外回家時,在風雪中遠遠聽到文昌閣八角上系掛著的鈴鐺發出的鈴聲,身上的疲憊似乎一下子都不見了。“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翟光逵說,作為一位當地人,對文昌閣有著特殊的記憶;同時作為曾經在大學教授古建筑的退休老師,在他看來,文昌閣的石柱、木雕、碑記、八角等都有獨特之處。
老人擔心
改造破壞環境,難顯真正魅力
前些天,翟光逵聽老家人說,文昌閣周邊正在建設廣場,把一些田地挖了建觀光水域,這讓老人很是擔心。
“紀念性的建筑適合在廣場上看,但文昌閣是古代村落的風水建筑,并不適合在廣場上觀賞。”翟光逵表示,兩百多年來,文昌閣已經與周邊田野環境和村民勞作的場景融為一體,在周邊建設現代化的硬質廣場,是對文昌閣周邊原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會改變人們的歷史記憶,并不能讓游客真正感受到文昌閣的魅力。
建設單位
原來環境不好,改造是為保護
記者了解到,文昌閣周邊環境改造工程是涇縣桃花潭5A 景區景觀提升工程的一部分,由安徽省旅游集團涇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建設。記者在該集團網站看到,公告中介紹,整個工程包括文昌閣、中華第一祠、夢潭軒改造及周邊景觀提升等,涉及兩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三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邊。去年12 月3 日,項目開工,網站資料介紹,項目分別圍繞各個景點主題文化,挖掘延伸,發展新的具有歷史依據的文化故事;塑造提升不同主題特色鮮明的自然景觀,從而為桃花潭景區5A創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昌閣大門入口原來坎坷不平,周邊環境并不好,現在進行改造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開發,獲得了文物部門批復。”安徽省旅游集團涇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一位劉姓副總經理告訴記者,目前該工程已經完成了大約一半,原計劃“五一”前完工,但目前已經暫緩。
部門回復
工程曾獲批復,目前已經停工
“文昌閣周邊環境改造工程是獲得了批復的,我們當時搞了好幾輪專家論證。”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得知翟光逵老人提出的意見后,他們已經要求涇縣文物部門到現場進行查看。
記者昨天從涇縣文物局了解到,該局已經安排人員到現場進行了查看,目前已經要求建設方停工。下一步,將會請專家對現場進行評估,再根據評估的結果采取下一步措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