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省政府發布“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我省將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綜合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職工工資水平市場對標等情況,合理確定年度工資總額。企業年度工資總額將與企業效益掛鉤,津貼、補貼等也將納入工資總額管理。
工資總額隨企業效益增減
按照“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同向聯動原則,合理確定企業年度工資總額增長或下降幅度。
對于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范圍內確定。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提高的,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商業一類企業和商業性金融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超過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3 倍、商業二類企業超過2 倍、公益類企業和政策性金融企業超過1.5 倍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不超過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的80%;對主業不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規定的調控水平及以上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于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且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不得超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發布的工資增長調控目標。
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外,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下降、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明顯優于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未達到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80%的,工資總額下降幅度在同期經濟效益下降幅度的10%-50%范圍內確定。
企業按照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確定工資總額,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但發生兼并重組或關閉退出、新設企業或機構、新建項目、增加生產線等情況而規模性增加或者減少人員的,可按照本企業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合理增加或者減少工資總額。企業因接收政府指令性安置退役軍人而增加人員的,可按本企業上年度同類人員平均工資據實核增工資總額。
預算管理最長三年一周期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由企業根據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和本企業實際自主編制。
據悉,已經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以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清算確定的上年度工資總額為基數。未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初始工資總額預算基數原則上參照上年度企業實發工資總額合理確定基數;對上年實發工資總額低于前三年平均數的(剔除企業或項目關閉退出導致規模性減人而減少工資總額等影響因素),可以前三年工資總額的平均數為基數,以后年度的工資總額預算基數以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清算確定的工資總額為基數。對于新組建企業,可按照同級同類國有企業職工平均工資和實有職工人數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基數。
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一般按年度進行管理,對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經濟效益年度間波動較大或存在其他特殊情況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同意,工資總額預算可探索按周期進行管理,周期最長不超過三年,周期內工資總額增長應符合工資與效益聯動的要求。
津貼和補貼納入工資總額
將各種津貼、補貼等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
據了解,我省還將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工資總額管理制度。國有企業在經備案或核準的工資總額預算內,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工資分配。企業集團應合理確定集團本部工資總額預算,集團本部職工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應低于本企業全部職工平均工資增幅。
國有企業應在崗位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通過集體協商等形式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確保能夠有效吸引、激勵和留住關鍵人才。同時建立健全全員績效考核制度,強化工資分配與個人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鉤,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切實做到考核科學合理、分配公平公正、工資能增能減、員工能進能出。
此外,國有企業還應當調整優化工資收入結構,盡快實現職工收入工資化、工資貨幣化、發放透明化。嚴格清理規范工資外收入,將各種津貼、補貼等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
企業工資分配向職工公開
建立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按規定定期發布本區域內不同職業的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
企業應按規定報送工資總額執行結果備案材料,自覺接受政府職能部門和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監管。將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情況作為廠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定期向職工公開,接受職工監督。同時建立企業工資分配信息公開制度,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和企業,應按規定于每年9 月底前在本機構、本企業官方網站向社會如實披露企業上年度工資分配信息,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國資監管等部門,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和我省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及時查處違規發放工資、濫
發工資外收入等行為。對企業存在超提、超發工資總額及其他違規行為的,扣回違規發放的工資總額,并視違規情形對企業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