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阜陽市太和縣的邱付奎于2015年被查出患有“腎移行細胞癌”,雖然醫生要求他住院接受手術治療,但苦于家中經濟困難,加之兩個孩子一個要高考、一個在實習,他不得不隱瞞病情,騙孩子說患了腎結石,沒有大礙。由于貽誤病情,邱付奎出現了渾身疼痛、尿血等癥狀。今年3月,在家人苦心勸說下,他才到醫院接受了右腎、右側輸尿管、膀胱部分切除術。
去年,邱付奎的兒子邱華偉到蚌醫一附院太和皖北醫院當了醫生。他說,選擇當醫生是希望自己能救助更多像父親這樣的病人,今后也將加倍努力、回報社會。
為供孩子讀書,他隱瞞了病情
邱付奎是太和縣人,今年62歲,兒子和女兒畢業前,主要靠他一人打零工維持生活。
2015年,邱付奎出現了腰疼、盜汗、尿血癥狀,經醫院檢查確診為“腎盂移行細胞癌”,醫生讓他立即住院接受手術。那時,邱付奎的兒子邱華偉正準備高考,女兒正在實習。“當時媽媽和姐姐也沒有多少勞動收入,我和姐姐的學費對家里來說相當于天文數字了。”邱華偉說,由于家里經濟不寬裕,他是貸款上的學。
考慮到住院治療、術后康復需要巨額費用,邱付奎為了省錢供孩子讀書,沒有接受醫生的建議,而是選擇吃藥調理。“他一直把這個病埋在心里,總是想獨自承擔所有的病痛,不和我們說實情。”邱華偉說,他上學期間,父親總說吃藥之后感覺好多了,“他說去醫院檢查是腎結石,后來又說病好了,結石也沒有了。”
可是邱付奎的病并不像他說的那樣“不礙事”,反而一天天加重了。“他渾身疼,還尿血,疼得厲害就在床上躺幾天。”邱華偉說,家人一直勸說父親到醫院治療,可他從不情愿,直到今年3月實在撐不住了,才同意貸款去做手術。
為幫他渡難關,醫院自發捐款
蚌醫一附院太和皖北醫院的朱鐵軍表示,3月5日,邱付奎在該院進行了右腎、右側輸尿管、膀胱部分切除術,目前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
“由于長期沒有接受規范治療,耽誤了病情,如果再不做手術有可能失血休克。所以不管怎么樣都要讓父親接受手術治療。”邱華偉感激地說,醫院了解到他家中的情況后,讓他們先支付部分費用,后期再陸續還上。
記者從蚌醫一附院太和皖北醫院了解到,院長劉萬春等隨后還組織開展了愛心募捐活動,并帶頭捐款。3月8日一天,就收到了來自醫院各科室、各部門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21000多元。“爸爸知道大家給他捐款的時候,什么都說不出來,就一直在哭。”邱華偉說,父親不知道怎么表示感謝,叮囑我們做面錦旗送給醫院。
為幫更多病人,孩子選擇從醫
“以前我只能靠實習和兼職給家里貼補一下。現在好多了,我可以多給家里分擔一點,也能為更多患者服務了。”24歲的邱華偉說,他去年畢業后剛進入蚌醫一附院太和皖北醫院普內一科工作。面對各方援助,他感激之余還有些意外,“醫院已經為父親順利完成了這么高難度的手術,又發起了捐款倡議,像我們這種經濟困難的病人,能得到這么多的社會幫助真的很幸運,我們也很感動。”
“學醫是我的興趣,選擇從醫是希望自己能救助、服務更多像我爸爸這樣的病人。”邱華偉激動地說,今后會加倍努力提升醫療水平,并積極回報社會。
李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見習記者 甘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