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3月4日晚上9點20分左右,記者在宣城街頭遇到老魯(化名)時,他剛從自家的小區里走出來。雖然沒有騎著可折疊的電動車,但穿著代駕的背心,掛著專用的頭盔,拿著手機翻看著,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位代駕司機。
晚上有兩次代駕高峰
老魯笑著對記者說,這是他做代駕的第二天,但他已經了解了代駕工作的基本規律。中午喝酒的人少,代駕單也少,代駕工作主要是晚上,晚上又分兩個階段:一是晚飯結束后,大約7點半到9點,這個時候需要代駕的一般是飯店里酒足飯飽的客戶。這時在飯店比較集中的街道,能夠看到不少在飯店門前等待的代駕司機。這一波高峰期忙碌結束后,代駕司機們往往要等待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在晚上11點后到凌晨2點,一些在KTV娛樂的客戶會需要代駕服務。
當晚7點多就已經上線接單的老魯,到9點多只跑了一單。所幸路程比較遠,將客人送到了郊區,一單50多塊錢,還算說得過去。剛開始做,他并沒有覺得著急。
和老魯在路邊聊了一會,好幾位代駕司機騎著車經過。也在等單子的老張停下來加入了交談。已經做了一兩年的他,比老魯業務要熟悉些,當天已經跑了80多塊錢,但對他來說并不算多。
同樣是做代駕才兩天的大剛(化名)和老魯差不多,跑了三個單子,只掙了60多塊錢。
可折疊的電動車幾乎是代駕司機標志性的裝備。都是做代駕才兩天,大剛已經買了一輛可折疊電動車在跑,老魯還沒有買,他還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能長久干下去。目前他都是將乘客送到目的地之后騎共享單車返回,所幸還未接到要跑到農村的單子。
除了可折疊電動車外,記者注意到,幾乎每一位代駕司機都穿著有反光功能的背心,“滴滴”的司機還統一配備了安全頭盔。藍牙耳機也是大部分代駕司機的標配。在這個夜晚還比較冷的季節,代駕司機們大多穿著表面皮質的棉褲。“不光暖和,最近經常下雨,還能防水。”老張笑著說。
已經干了一兩年的魏剛是少數開著自己的轎車來的。“其實不會開著車到處跑,就是從家里開出來,停在經常等單的地方。”他把車后備廂打開后告訴記者,他將車后排座放倒,準備在里面鋪床被子,如果天氣太冷,等單的時候可以在車里躺一會。像魏剛這樣開車出門,在車里等單的代駕司機并不只有他一人。
司機大部分都是兼職
包萌穎是滴滴代駕宣城公司司機管理人員,需要為該公司在宣城的195位代駕司機提供服務,其中宣城市區有100位司機。“我們公司招的代駕,駕齡最少5年。”她告訴記者,公司會對應聘者有無犯罪記錄、有無信用問題進行調查,還會進行心理測試以及面試、駕駛技能考察等。
“現在敢酒駕的人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有車一族能意識到酒駕的危害,代駕服務也能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包萌穎表示,代駕司機絕大部分是兼職,他們公司的全職代駕司機只有五六位。王春偉是一位全職代駕司機,與大部分的兼職代駕司機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上線時間長。全職代駕司機會在午飯時間就開始上線接單,晚上一般會工作到凌晨兩點多甚至更晚。
代駕平臺并不強制代駕司機上線多長時間,但有鼓勵司機多上線的舉措。“我現在基本穩定在鉆石級別。”唐維國已經做代駕快一年,鉆石級是他經過了幾個月的努力才達到的。代駕平臺會給代駕司機分級別,考核的因素包括上線時間、接單量、客戶評價等,級別從青銅到白銀、黃金、鉑金、鉆石。“比方說我和另一位師傅在一個地方,如果平臺有個單,在我們附近,若我的級別高些,這個單可能會優先派給我。”唐維國說。
平臺并不是代駕司機接單的唯一途徑。代駕司機在飯店或者KTV門口等單時,可能會遇到從里面出來的需要代駕的客戶,也有老客戶會直接電話聯系相熟的代駕司機。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宣城市區從事代駕服務的主要是“滴滴”和“好叔叔”兩大平臺。不管是不是從平臺接的單,代駕司機都會向平臺報單,雖然會從乘客所付的費用中扣除平臺的分成和保險費,但他們愿意有那份保險的保障。
“畢竟是幫別人開車,安全第一,誰都不愿意出事。”去年10月開始做全職代駕司機的王春偉說。“事故其實很少,只要有事故我會去協助處理,我們全市195名司機,一個月也就一兩次,絕大部分都是小碰擦。”包萌穎告訴記者。
有的客戶不愿意給錢
采訪中記者發現,有不少司機遇到過將客戶送到目的地后客戶不給錢的情況。有的是客戶喝得太多忘記了,有的是耍酒瘋耍賴。“我們的客戶基本上是喝了酒的,有的客戶清醒的時候可能還能正常待人,但是喝酒之后就不一定了。”47歲的老潘已經干了一年多代駕,遇到不給錢的客戶不止一次兩次。
“遇到過幾次喝得比較多的客戶,我把他送到了,他忘了給錢就走了,這樣的人我一般不會硬拉著要。”老潘說,這樣的客戶一般第二天清醒之后會主動聯系司機,如果客戶沒有聯系,他會在第二天下午客戶應該已經清醒的時候提醒一下,客戶一般會立刻付錢。老潘說,很多這樣的客戶都成了他的老客戶。
老潘也遇到過一位客戶,并不是喝得很醉,但到了目的地后就是不愿意付錢。直到老潘欲報警他才給了錢。但這位客戶后來又多次叫老潘代駕,也成了老潘的老客戶。
不給錢是較為常見的現象,說話不禮貌的客戶也很常見,但打人的客戶比較少見。今年春節前,王春偉曾遇到一位客戶,之前并未發生激烈的口角,到了目的地之后,突然動手打了王春偉,還要用腳踹他。報警之后,那個客戶被警方處罰,但王春偉的醫藥費到現在還沒得到賠償。
雖是兼職但收入還行
記者采訪發現,代駕司機中三十歲左右的較多,有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四十多歲中年人也不少,但五十以上的并不多,有些代駕平臺并不招收55歲以上的司機。
這份工作能夠吸引人的主要因素就是收入。雖然只是做兼職,但老張上線天數較多。去年他的接單量和收入都進入公司的前十名,收入大約四萬元。“一個月三千多塊錢,抵得上在宣城一份普通工作的月收入。”老張說,做熟悉些的兼職,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也是這么多。
相比之下,做全職的王春偉收入則要高一些,每個月大約五六千元,高的時候也掙過七千多。因為他一般會做到凌晨一兩點,那時候還在工作的代駕司機很少,接單的競爭要小很多。“現在做到凌晨的基本上只有我和唐維國,有天晚上他接單去了鄉鎮,那個時候整個城區只有我一個代駕還在街上等單,但我等了一個小時都沒接到一個單。”王春偉說起那個晚上,語氣中透露出代駕這份工作的孤獨與辛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