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校長、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我省計劃在今年舉行世界徽文化大會,更好地研究、保護和傳承悠久燦爛的徽文化。
籌辦世界徽文化大會
徽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安徽大學此前也牽頭聯合國內部分研究單位,共同組建了“徽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心”,搭建“徽文化基礎研究中心”“徽州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徽派建筑文化研究中心”“新安醫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徽文化產業開發研究中心”等五大平臺。
昨天,匡光力也在采訪中透露,為了更好地弘揚徽文化,今年我省將籌辦世界徽文化大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徽文化研究專家學者,一起來安徽交流。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安徽大學龍河路校區未來也將建設徽文化博物館,讓人們更好地領略徽文化的魅力。
努力讓科研成果轉化
匡光力是安徽大學校長,同時也擔任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對于科學島近年來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成果,匡光力也很自豪。他說,去年合肥研究院有兩項科研成果獲得世界關注。
其中,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達到1億度;此外,我國首顆高光譜分辨率大氣環境觀測衛星高分五號搭載了來自科學島上安徽光機所的三臺載荷,讓我國高光譜分辨遙感衛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除了這些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合肥研究院還有不少科技成果實現成功轉化,在產業化上成果顯著。”
匡光力鼓勵科研成果得到應用和轉化,“知識創新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也要努力讓研究成果得到應用。”他說,要讓科學家們的成果得到有效轉化,需要產業界提高其承接能力,同時,也需要風險投資等各類元素的加入,“這種投資固然有風險,但是一旦成功,回報也很大。”
為兩會帶來兩個建議
此次前來參加全國兩會,匡光力也帶來了兩個建議。“第一個是關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匡光力說,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北京、上海、合肥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希望三大中心能相互合作,協調發展。同時,他也希望國家相關部委可以更多地把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布局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內,使其形成大科學裝置集群,從而提升國家科學中心的研究能力,催生一流成果。
當前,創新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的脈搏,而創新的核心是人才,其中也包括很多從海外歸來的高端人才。匡光力說,雖然國內的創新環境正不斷優化,但還是有一些問題,比如由于國籍問題,到銀行開戶都會遇到麻煩,“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所以我希望國家相關部委也能出臺相關措施,為回國長期工作的海外人才提供更好的環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旸 鐘虹 魏鑫鑫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