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歙縣古城城墻下,有一處近百米長的臨時攤點群存在了20來年。日前,該縣組織力量決定拆除,但在拆除前充分釋法,邀請攤販座談,取得了大家的理解。拆除后,該縣官方又發布文章,對攤販的支持理解行為表示感謝。
據了解,該臨時攤點群設立于1998年,當初主要用于安置老城區主次干道零星攤點,共有攤位19個,攤主大部分是企業下崗職工和家庭困難戶。不過,隨著城市文明的提升和環境風貌整治需要,這一古城景區徽州路城關小學城墻下的攤點群,已經成為困擾該縣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頸”,群眾意見也較大,如何妥善解決此事,又能得到攤主的理解,考驗著城管部門的執法水平。
2月21日,歙縣宣傳部門發布的文章稱,此次整治前期,城管隊員利用多種形式,上門入攤宣傳動員十余次,采用簽訂承諾書、召開撤離動員大會等切實有效的方法動員攤主自行撤離,做到還路于民。其中,在動員大會上為各攤主答疑解釋,最終取得了全部攤主支持,所有攤主簽訂了承諾書,一致同意在2019年2月19日完成撤離。
2月20日,城管部門組織力量,對該攤點群的臨時建筑物予以清除,道路恢復了原貌。
據知,城管部門此次沒有為拆而拆,還為一些攤販幫忙找新的攤位。來自湖南的攤販彭慶安以賣黃山燒餅為主,稱城管再三做工作,還幫忙給找店面。這次拆除后,已在城區小北街租賃一家店面,繼續經營生意。 歙縣官方在感謝文章中表示,這次臨時攤點順利得到治理搬遷,離不開廣大商戶的理解支持配合,也離不開城管的精細化服務。唯有如此,城市管理才會不失溫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