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以前過年,長輩們會隨手撕下門上對聯(lián)一角,把一兩毛錢包在里面,送給孩子壓歲。錢雖少,意義卻不小。如今,壓歲錢越來越多,寄托的情感同樣真摯。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合肥家家景園社區(qū)、丁香社區(qū)、迴龍橋社區(qū)等地隨機采訪60 位老人,發(fā)現(xiàn)大部分老人給的壓歲錢在千元以下,而堅持傳統(tǒng)民俗成為老人們給壓歲錢最大的“動力”。
數(shù)額:壓歲錢越來越多
每到過年,許令勝老人會準備兩份紅包,一份給家里孫輩,一份給親戚朋友家小孩。他今年給12歲的孫子包了500 元壓歲錢。“我們吃晚飯前會把壓歲錢準備好,用紅包包上,吃晚飯的時候給孫子。”這是許令勝家的慣例。壓歲錢給了孫子,許令勝老人不會干涉孫子怎么花。“我孫子平時很乖,他自己存著不會亂花錢的。而且他還小,吃穿住都是家里給的,也沒有用大錢的地方。”
許令勝老人回憶,兒時由于家里貧苦,飯都吃不飽,壓根沒想過能收到壓歲錢,“更沒想到現(xiàn)在壓歲錢會有這么多。”
成家以后有了孩子,許令勝開始給孩子們壓歲錢。那時,10元、20 元跟現(xiàn)在的100、200 元差不多。許令勝會特地把錢換成嶄新的,發(fā)給孩子們。1978 年那會,領到5 元壓歲錢,孩子們都很興奮。孩子們會把從各家親戚那收到的壓歲錢統(tǒng)一放在鞋盒里攢著,到一定金額后交給父母。
現(xiàn)在,很多孩子收到壓歲錢,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樣欣喜。許令勝覺得,可能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缺這缺那,家長有能力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大額壓歲錢對孩子們來說也不是必需的。
形式:生肖幣表達心意
82 歲的孫家勝老人把紅包取名為“高興包”。他說,過年發(fā)紅包就是讓小輩們高興高興。孫大爺也見證了紅包的變遷。他回憶,上世紀80 年代末給孩子包紅包還是一毛、兩毛。孫大爺會特地找嶄新的連號的錢發(fā)給孩子們。孩子們都特別高興,也很期盼過年。
“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了,錢不像那個年代一般稀罕了。”所以在孫大爺看來,特定的禮物會比紅包的意義更大。他在過年時,更傾向于送人生肖紀念幣。他家為此攢了許多不同年份的生肖紀念幣。今年是豬年,如果有朋友親戚屬豬,孫大爺就會送給他們豬年紀念幣,表達自己的新年祝福。
方式:網絡紅包也喜慶
今年過年,周翠云大媽通過微信和支付寶紅包,給孫輩們發(fā)了三千多元壓歲錢。“奶奶也會發(fā)微信紅包了。”孫輩們領到錢,都表示很開心。
周大媽說,網絡紅包雖然方便,但總覺得過年給幾個孫子們包現(xiàn)金紅包是老傳統(tǒng),她也會特意提前去銀行換好新錢。不過,去年底周大媽腳崴了一下,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奔波,孩子們一直不讓她出去走動,新錢也就沒有換成。“后來我一想,干脆發(fā)微信紅包。”除夕當天,幾個孫子回來了,周大媽一一通過微信發(fā)了壓歲錢,孫子們也很開心。
周大媽說,跟現(xiàn)金紅包一樣,她會附上一些祝福的話,比如“學習進步、心想事成”,或者是“努力勤奮,更上一層樓”。等孫子們讀到這些字的時候,能感受到周大媽的真摯祝福。這種收發(fā)紅包的喜慶氛圍也能感染一家人。
“壓歲錢只是過年一個習俗,真正的年味還是在心里的。”周大媽說,雖然過年期間大家一直都忙著搶紅包,但家人之間的壓歲錢才是最貼心的。
□專家聲音
壓歲錢是一種文化傳承
——省民俗學會會長王賢友
以前過年,人們趁天還沒亮就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拜年,有的要對長輩們行禮拜年,才能討到壓歲錢。如今,很多人打開微信支付寶,就能派發(fā)或領取壓歲錢。不管形式怎么變,終究還是一份文化傳承。
王賢友說,近些年過年包壓歲錢出現(xiàn)一股不正之風——攀比心理。王賢友說,如果出現(xiàn)攀比,就失去了壓歲錢的本意,不僅扭曲了民俗內涵,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壓歲錢不是炫耀社會地位的工具,也不能用來表達心意的輕重。
上個世紀末,孩子們拿到幾十元壓歲錢能興奮一天,現(xiàn)在有的孩子面對500 元壓歲錢都無動于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們把壓歲錢當成一種理所應當,而不覺得是長輩們對自己期許與鼓勵的表現(xiàn)。“應該讓壓歲錢回歸傳統(tǒng)文化中,比如感恩與期許。”
壓歲錢是維系情感紐帶
——安徽大學社會學副教授王云飛
壓歲錢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維系情感的方式之一,王云飛說,晚輩通過向家里長輩拜年,取得壓歲錢,長輩們看到兒孫繞膝的熱鬧溫馨場面,會主動給晚輩壓歲錢。這是一種雙向的情感滿足。
王云飛說,如今紅包的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除傳統(tǒng)意義上的現(xiàn)金紅包,網絡紅包越來越流行。“網絡紅包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很難從中找到儀式感。”網絡紅包派發(fā)簡單,手指一點錢就發(fā)送出去,看不見摸不著。老人們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情感關懷,孩子們也越發(fā)注重金額的大小,而忽略其中的感情內涵。
壓歲錢是一種民俗,一種過年的儀式。長輩對晚輩的關懷和情感,可以通過這種儀式來表達。但感情的深淺與金額大小不能直接劃上等號。
金錢雨清 朱紅英 徐靜 方旭升 余亞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