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18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進入到最后一天的議程。人大代表們也利用代表團會議的機會,繼續在重大工程、對外開放、社會民生等領域“發聲”。
省人大代表高青:
建議打造江淮航運中心
“引江濟淮工程讓合肥水路聯通江淮,對合肥來說是發展新機遇。”省人大代表高青表示,合肥應借此機會打造合肥江淮航運中心,提升航運中心的服務水平,補齊水路運輸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短板,縮小與沿江等水運發達城市之間的差距。
據介紹,合肥航道布局為“一網四線”,唯一對外水運通道合裕線航道標準為限制性Ⅱ級,部分現有河湖線納入引江濟淮工程范圍,但存在入江通道“不通”或“通而不暢”。比如3條入江通道兆西河線因入江口鳳凰頸排灌站限制為“斷頭”航道,菜子湖線穿過候鳥棲息地,建成后僅能滿足季節性通航等。
“引江濟淮工程建成后,航運對水上安全、水環境等會造成哪些影響,都應該近期規劃研究,尋求解決方案。”高青建議,針對入江通道“不通”或“通而不暢”的問題,提出合裕線擴容升級的方案論證研究以及兆西河線通道出口打通兩個方案。
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當中,應納入航運及配套產業發展的用地及空間布局的要求。盡快完善以航運為主導的產業規劃,引導合肥市航運及配套產業發展,盡早發揮效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針對環境、社會承載等問題,高青建議,要進行專題論證,并針對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設立應急處置預案、水污染應急處置預案以及相關措施。
省人大代表完顏旭輝:
省市共建擴大中歐班列規模
“合肥中歐班列運營5年了,雖然品牌效應不斷凸顯,但和其他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省人大代表完顏旭輝建議,省市共建支持合肥中歐班列加快發展。
據其介紹,2014年,合肥首趟發往中亞地區的中歐班列發車以來,班列規模逐年遞增、輻射范圍逐漸擴大、貨物品類逐步拓展。但與重慶、成都、西安、鄭州、武漢、義烏等城市相比,在整體規模、基礎設施和口岸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河南鄭州僅2018年就開行中歐班列752列,累計貨值32億美元,貨重34萬噸,并且新開通中亞、東盟線路。”完顏旭輝說,合肥中歐班列應在省市統籌共建下加大推進力度,縮小與領軍城市間的差距,在全國中歐班列優化調整中,力爭進入第一方陣。
他建議,合肥可以借鑒江蘇、河南、四川等地經驗,申建合肥國家鐵路開放口岸,完善口岸功能;統籌省級商務、發改、國土、財政等部門,把合肥中歐班列及合肥國際內陸港等作為安徽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和重點項目,在土地指標、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還可以借鑒江蘇等地做法,出臺省級中歐班列體系建設專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省、市政府資源聚合效應,在財力、物力上提升合肥中歐班列整體規模,推進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他還建議在今后省級招商引資和各類宣傳推介等活動中,加強統一對外宣傳和招商引資,用政策激勵全省的企業上列合肥中歐班列,使全省適合鐵路運輸的貨源向合肥中歐班列集聚。
省人大代表陳華:
老年大學要辦到家門口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人大代表們對養老的關注更為密切。“國家已經把老年教育納入了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省人大代表陳華介紹,老年大學是老年群體的知識殿堂,更是精神家園。但目前老年大學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據其介紹,以合肥為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 的17.5%,約有150萬人,并呈上升趨勢。合肥已建有老年大學(學校)1245所,學員約20萬人,校區場所早已無法滿足需求。特別是在一些街道、鄉鎮和偏遠地區,老年教育場所和機構匱乏,從事老年教育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教學內容也比較單一。
“大力推進老年教育,是豐富老年人生活、實現健康老齡化的主要途徑。”陳華建議,應科學布局,提前預留老年教育活動場地。以各類老年社會組織為紐帶、各級老年大學為主要平臺、社區教育機構為重要依托、遠程網絡教育為新興載體,搭建老年教育體系。特別是要加大養教結合的老年教育服務機構建設,加大對鄉鎮、村居老年教育活動場所建設的投入,把老年教育辦在家門口。
同時,陳華還建議鼓勵、支持和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和在職教師到老年教育機構工作,充實老年教育師資力量。以老年教育的特點和需求出發,設計教育課程,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支持和鼓勵各類社會組織通過提供師資、開發課程等方式參與老年教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