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食用魚中,長江刀魚被譽為“長江三鮮”之一。而今,由于生態環境惡化和過度捕撈等原因,長江刀魚正面臨嚴重的種群危機。今年2 月1 日起,停止發放刀鱭(長江刀魚)等專項捕撈許可證。對廣大食客而言,今年起,除非另有規定,長江刀魚等食材將不再在餐桌上出現。
刀魚學名為長頜鱭,是一種洄游魚種,平時生活在海里,被稱為海刀,每年2 至3 月份由海入江,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產卵,進入長江即被稱為江刀。對于安慶漁民來說,捕撈江刀最佳時間為4 月27 日至5 月26 日,這一時期的刀魚肉質最為鮮嫩。
2002 年2 月8 日,原農業部發布《長江刀鱭鳳鱭專項管理暫行規定》,表示將根據資源和生產情況限額發放漁業捕撈許可證,專業漁民須持證捕撈。據統計,當時安徽省專業漁民持證約1000張。
受各種因素影響,近些年來,許多經濟魚類已無法形成漁汛,長江刀魚的產量遭遇斷崖式下滑。為保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2018 年12 月29 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稱,自2019 年2 月1 日起,停止發放刀鱭(長江刀魚)、鳳鱭(鳳尾魚)、中華絨螯蟹(河蟹)專項捕撈許可證,禁止上述三種天然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未來上述資源的利用,根據資源狀況另行規定。“安慶市大觀區有25 公里長江水域。”大觀區農業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的潘興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刀鱭(長江刀魚)等專項捕撈許可證,以往是一年一發,已經向漁民發放了16年。
潘興貴告訴記者,從這幾年的長江刀魚捕撈情況來看,一條漁船一個月的時間內,毛收入也只有5千元左右。“捕撈起的長江刀魚二兩重的已很少見了。”潘興貴說,今年起,安慶市大觀區將同步禁止85 位漁民刀鱭、18 位漁民中華絨螯蟹專項捕撈許可證的申請發放工作,實施全面禁捕。
潘興貴表示,下一步,大觀區農業漁政部門將按照通知要求,加大宣傳及執法管理力度,同時結合漁民減船退漁轉業工作,統籌做好漁民生產生計問題,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