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不久前,杭州至黃山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加上復興號駛入合肥南站、商合杭高速鐵路工程加快建設、廬銅鐵路開通試運營等,都為2018年安徽鐵路建設添磚加瓦,讓安徽人出行更加便利快捷。而鐵路建設的背后,也離不開鐵路工人的辛勤努力。
鐵路供電保障 用上高科技
去年12月30日,安徽迎來了2018年最后一場雪。江淮大地上,合福線、寧杭線、杭黃線都銀裝素裹,區域氣溫低至零下3攝氏度。為了防止積雪影響鐵路供電,造成列車晚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供電段池州網工區接觸網工馬兆龍和同事們一起,放棄了元旦小長假休息時間,24小時輪流值班,“每12小時,我們要重點對處于低洼地勢,易造成雨雪水侵蝕的牽引變電所等進行記名巡視檢查,還要對供電設備及時清掃,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不受到雪情影響。”在馬兆龍等人的努力下,安徽境內鐵路供電設備運轉正常,保障了人們通過鐵路出行。
為了保障鐵路的供電安全,南京供電段的青年職工們,還用上了先進的“6C”系統。馬兆龍告訴記者,6C就是高速鐵路供電安全檢測監測系統,可以助力復興號高鐵行穩致遠。“以往,我們在線路上尋找一個故障要花很長時間,甚至還會走不少冤枉路。現在,我們可以在線路精準定位尋找目的地,路途搶修時間省了一大半。”
馬兆龍說,這幾年安徽的鐵路建設非常快,“我們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必須及時給車站和高鐵供電,確保鐵路供電安全平穩運行。”他說,雖然工作辛苦,但看到安徽的鐵路越來越四通八達,心里還是很有自豪感,“鐵路給千家萬戶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安徽鐵路發展 駛入“快車道”
事實上,在鐵路人的努力下,2018年安徽鐵路建設,依然在快速發展,讓安徽人的出行越來越便利快捷。去年4月10日,隨著一聲鳴笛,一輛身涂“土豪金”的動車駛出合肥南站。這輛CR400BF-5010號動車是合肥南站始發的第一輛復興號動車。復興號進入合肥南站,意味著從此合肥到北京,只需3個多小時,極大地拉近了合肥與首都的“距離”。
2018年,備受關注的商合杭高速鐵路工程建設任務順利過半。據了解,作為“十三五”期間我國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之一,商合杭鐵路由河南商丘站引出,途經安徽亳州、阜陽、合肥等地區,在蕪湖跨越長江,引入杭州東站,全長790公里。記者了解到,這條鐵路動脈將于2020年10月建成。而在不久前的12月25日,“世界級黃金旅游線”杭黃高鐵也正式開通運營,讓黃山至杭州的時間縮短為1小時26分。
現在,安徽鐵路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本月,全國鐵路將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復興號”動車組將通達安徽多個縣市,這又將為安徽人的出行帶來更快的速度。
徐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