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新聞網報道,持續的有針對性的改革,為安徽的醫療衛生領域帶來了長足發展,“天長模式”全國推廣,“定遠模式”國家打CALL,我國第一家智慧醫院安徽省立智慧醫院揭牌;2015年9月份,安醫大一附院引進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截至目前已成功實施手術1259臺;2017年2月份,安醫二附院成為我省首家JCI認證醫院。我省已初步實現縣域內分級診療,天長、太和等9縣縣域內就診率已達到90%以上。深化醫改以來,我省初步建立了覆蓋所有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開發人臉識別健康卡
2018年10月29日,在安醫大一附院,手術機器人“達芬奇”順利完成了第1259臺手術。1259位患者受惠于這臺手術機器人,接受了精準可靠、創傷小、并發癥少的手術。其中934臺手術為極其復雜,手術難度大的泌尿外科手術。
2015年9月24日上午,安醫大一附院引進的我省首臺手術機器人“達芬奇”開始首秀,第一臺手術是前列腺癌根治手術。該院院長,泌尿外科主任梁朝朝教授介紹,前列腺癌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治術,而其根治手術是個大手術,功能復雜,手術復雜,內外都是血管叢,很容易血流不止,而且手術不好的話,還會造成尿失禁。這些復雜的難題,正是手術機器人擅長的。
面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全國性難題,安徽醫療衛生部門一直在尋求突破。2017年8月20日,我國第一家智慧醫院,安徽省立智慧醫院正式揭牌。先后投放的7臺導醫導診機器人,周服務量超過3萬人次;300余臺自助設備,日掛號量超過5000筆,這對于日均就診患者1萬余人次的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來說,有效的緩解了人手不足的問題,優化了服務,減少了患者等待時間。今年5月4日,該院正式發行全省首張電子健康卡,并成功開發了全國首例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人臉聲紋識別的電子健康卡應用體系。用戶拍下身份證上傳微信小程序,人臉識別認證后,在家里就能辦理電子健康卡。今年年底,將有部分醫院接入該系統,帶部手機就可全省范圍內看病,不用重復檢查,還能綁定社保卡,直接線上支付,極大地方便了患者的尋醫問診。安徽省立智慧醫院與科大訊飛合作研發了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并推廣人工智能語音技術在醫護查房、超聲檢查、口腔門診等多個場景中應用,同時還構建“云醫聲”系統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預警系統。
醫聯體搭建轉診橋梁
在提高醫技醫術、引進新設備的同時,我省也在致力提高醫療服務。2017年2月份,被全球醫療界譽為“金印章”的JCI認證金牌正式“落戶”安醫大二附院。JCI(美國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國際部)國際認證是全球公認的、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評價醫院管理、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最高級別認證體系,被譽為醫療服務“金標準”。
當前JCI認證標準包含300多條標準以及1200多個衡量要素。在國內2萬多家醫院中,目前僅有70多家通過了JCI認證,其管理標準就是讓每一位患者更加安心、舒心和放心。
“患者從走進醫院到離開,小到地面是不是會滑倒,大到什么時候能住進病房,他都能獲得全面的關注。”安醫二附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是小于3歲或大于60歲的重點人群,護士都會在其身上貼上標識,顯示“慢性病”或是“易摔倒人群”,隨后過程中,醫護人員會特別關注。醫院就診時間,全方位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帶有病人信息的廢棄紙張均全部銷毀,公開顯示患者姓名的場合,均需隱去名字中的一個字。
我省的急救系統也在發展完善,2017年8月10日中午,我省空中120正式啟動,首架醫療救援直升機正式亮相,它相當于一個移動ICU,主要用于高速車禍、山區災害救援。上海金匯通用航空公司安徽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7年10月16日投入第一次救援,至2018年10月18日,總計參與救援15起,其中,器官轉運2起、院前急救3起、院間轉運10起。未來兩年,我省16市都將具備展開空中救援的條件。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小病也要去大醫院排隊,是造成“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省在醫改中,為引導患者在家門口就醫,在縣域內打造醫共體,在城市建立醫聯體,讓患者在家門口也享受到優質醫療。
在縣域,由縣級醫院牽頭,聯合鄉鎮、村醫療衛生機構,組建2-3個醫療服務共同體,醫保資金按人頭總額預付交由醫共體包干使用,根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整合資源,合理分工,向轄區內居民提供全周期、全方位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面健康管理。目前,我省初步實現縣域內分級診療。天長、太和等9縣縣域內就診率已達到90%以上,其中天長的醫共體改革經驗被譽為“天長模式”,在全國推廣。
在城市醫聯體,以大醫院高年資護士為紐帶,通過高年資護士轉崗社區,拓寬了雙向轉診通道,搭建了大醫院與社區雙向轉診的橋梁。城市大醫院牽頭組建醫療集團,建立了遠程會診信息系統,特別是向貧困地區做了傾斜,預約診療進一步規范就醫秩序。據統計,目前,城市三級醫院40%以上的專家門診號源供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預約轉診服務。
此外,我省還實行家庭醫生有償簽約與免費簽約相結合、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相結合、典型引路和面上推廣相結合,實行“1+1+1”結對子幫扶簽約服務。如定遠縣以“未病先預防、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為目標,依托縣域醫共體,做實做好“按人頭總額預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遠模式”成為國家推薦的五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之一。
醫療救助體系全覆蓋
據介紹,深化醫改以來,我省初步建立了覆蓋所有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新農合人均50元提高到人均670元,大病保險和趨于完善的醫療救助體系也實現了全省覆蓋,皖籍農民工在打工地的省份就醫實現即時結報。
2013年起我省啟動了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大病保險試點,對經基本醫保報銷后,個人自付合規費用超過起付線的部分進行二次補報,緩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2016年底全省所有市、縣已實現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
安徽省還開展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業務試點,參與試點的商業保險公司經辦的基本醫保基金規模超過70億元,覆蓋人群1700多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基本醫保核減金額2015年同期的增加到2016年的1200萬元。
我省改革成效明顯,在年度全國醫改考核中,安徽與福建并駕齊驅,名列榜首。2017年國家年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考核中,安徽省位列全國第2名,獲得1827萬元獎勵經費;健康脫貧國家專項考核名列第一,獎勵170萬元;蚌埠市被列為15個國家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城市之一。下一步,我省將鞏固改革成果,縣域醫共體在全覆蓋的基礎上向緊密型醫共體轉化;完善醫保;探索建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
原標題: 健康卡人臉識別 在家就可辦 我省基本醫保實現全覆蓋 9縣縣域內就診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