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蕪湖新聞網訊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廣大市民為城市建設,積極服從房屋征收工作安排,但由于存在“先建后批”等問題,很多安置戶沒有及時領到產權證,反映強烈。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切實回應群眾關切,多次專題會議研究,明確表示把這項工作當成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推進。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2016年底開始,我市全面加快推進市區安置房和公租房辦證工作,安置房發證工作的歷史欠賬大幅減少。針對省委巡視組反饋的“安置房產權證久拖不辦”問題,我市積極加強整改,扎實開展集中攻堅行動。目前,全市20萬余套安置房已完成初始登記;16萬余套安置房已啟動轉移登記,實現安置戶“即申請即辦理”,目前已依申請辦理轉移登記逾5萬戶。
安置房辦證滯后存在多種原因
據悉,我市安置房辦證滯后存在多種原因,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難度大,影響了安置房初始登記。一是相關手續嚴重缺失問題。如土地、規劃、質檢、消防等相關手續不全或缺失,甚至有的已交付歷史遺留問題老舊小區安置房項目任何手續都未辦理,如鳩江區曹姑新村、清水香樟、竹苑小區,三山區中發、鵬發、新亞安置房等。
二是涉及代建回購安置房項目糾紛問題。因區政府與代建方產生資金糾紛,代建方拒不配合辦證,從司法和行政渠道一時難以解決,涉法涉訴時間較長,如鏡湖新城安置房。
三是老舊小區消防不符合現行規范問題。消防手續不齊全或當年未及時報備,按照現行消防規范難以通過驗收,而小區已建成且安置戶已基本入住整改難度較大,如鏡湖區保興港高層安置房。
在安置房轉移登記滯后方面,主要與轉移登記前期準備工作較多、規費繳納及核費問題、各區(管委會)重視程度和投入力量不足、政策宣傳不到位、不同群體安置戶辦證意識存在差異等原因有關。
20萬余套安置房已完成初始登記
我市市區安置房共計115個安置房小區,3976幢樓,21.79萬套。巡視整改前,已完成安置房初始登記94個、3377幢19.08萬套,占總量的87.62%;已開展安置房轉移登記61個、2014幢10.84萬套,占總量的49.75%,依安置戶申請辦理轉移登記4.4萬戶。
按照巡視要求,此次列入巡視整改的未辦理產權證的安置小區共計54個,1962幢樓,10.93萬套房屋。整改工作啟動以來,新增完成15個安置小區302幢11429套房屋初始登記,完成總量從87.62%上升至92.87%;新增啟動20個安置小區960幢64702套房屋轉移登記,完成總量從49.75%上升至74.70%;依安置戶申請新增完成轉移登記5768戶,安置房轉移登記戶數上升至49768戶。
其中,10月份以來,在安置房初始登記方面,新增完成鏡湖區保興港高層7幢624套;鳩江區竹秀清苑12幢416套、清水香樟花園23幢466套、清水竹苑小區14幢374套,共計4個小區56幢1880套房屋。在安置房轉移登記方面,新增啟動鏡湖區鉛絲廠(天香苑二期)轉移登記14幢1414套;弋江區白馬淺灣90幢5601套;鳩江區濱河馨居25幢2692套;三山區三華新城63幢2472套、孫灘安置小區二期49幢2210套;經開區萬春新苑3期77幢2838套;大橋開發區白象綠洲小區1#、43#樓2幢168套;江北產業集中區天和苑春苑一期11#-17#、18#-22#12幢420套,共計8個安置小區332幢17815套,依申請新增辦理房屋轉移登記1835戶。
與此同時,我市將安置房登記發證工作延伸至四縣,蕪湖縣在發布實施方案后,積極對城關范圍內17個政府統建安置小區全面摸底,擬定情況報告擬報縣土委會研究;無為縣10月19日新增完成石澗鎮蕪湖二橋集鎮安置房8幢135戶房屋初始登記并啟動轉移登記。
部分安置小區想辦證還需等待
目前市區仍有部分小區尚不能領取產權證,我市已積極按照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安排部署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于12月底前全面啟動市區115個安置小區轉移登記發證,實現安置戶“即申請即辦理”的目標。目前,我市已要求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相關單位,要繼續按照省委巡視組和市委邊巡邊改領導小組的要求和安置房登記發專項攻堅行動安排部署,認真總結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措施推進安置房辦證工作,對未按照工作計劃完成的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有關單位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對于下發通知書后仍進展不力的將啟動追責問責程序。
原標題:蕪湖20萬余套安置房已完成初始登記 16萬余套安置房已啟動轉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