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蕪湖市民吳某因一起民間借貸糾紛被當地弋江區法院判令限期還款,但吳某無動于衷。法院將其納入失信名單,并定制了“失信彩鈴”。三天后,吳某主動聯系申請人,表示愿意還錢,并請求法院將“失信彩鈴”取消。原來,這個彩鈴讓他“顏面盡失”。
今年5月,李某因與吳某民間借貸糾紛將其訴至蕪湖市弋江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法院判令吳某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李某借款本息共計 30 萬元。
判決生效后,吳某拒不履行還款義務,李某遂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法官向被執行人吳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等法律文書,并通過電話與他取得聯系,責令其立即履行還款義務。但吳某無動于衷,抵賴稱自己無力償還。由于被執行人拒不申報財產且態度惡劣,法院依法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并納入“失信彩鈴”人員庫。
三天后,吳某主動約了申請人李某一起來到法院,當場給付了一半欠款 15 萬元,并承諾剩余款項在一年內付清。吳某苦著臉說,“失信彩鈴”讓他在親朋好友面前抬不起頭,那種顏面盡失的滋味太難受了,現在主動還款,請求申請人諒解,請求法院解除其手機“失信彩鈴”。
“江淮風暴”執行攻堅戰開展以來,蕪湖市兩級法院同步啟動對失信被執行人定制“失信彩鈴”的聯合懲戒行動,將“老賴”們實名認證的手機號碼被叫語音改為“您撥打的機主已被蕪湖市法院確定為失信被執行人,請督促其盡快履行法律義務……”通過“失信彩鈴”的設置,讓“老賴”產生精神壓力,影響其社會交往,從而迫使其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汪一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孫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