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蕪湖新聞網訊 四大收入來源全面增長,收入跑贏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日前,國家統計局蕪湖調查隊公布我市上半年農民收入“成績單”,隨著市政府著力改善民生,實現了農村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上半年蕪湖農村居民收入總量躍居全省第二位。
總量居全省第二
家住蕪湖市蕪湖縣的孫師傅,這幾年家里不僅種著地,他本人還在鎮上的一家工廠上班,日子越過越紅火。統計數據也反映出,近年來,蕪湖市農民收入節節攀升,其中,今年上半年蕪湖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
據了解,根據上半年數據,與全國相比,蕪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484元,超出全國平均水平34.8%。與全省相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54元,躍居全省第2位。蕪湖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在全省排位比上年同期提高2個位次,比今年一季度提高1個位次。而且,蕪湖市農民上半年四大收入類別,即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經營凈收入、工資性收入,呈現出齊頭并進的齊增狀態。
工資性收入仍占主流
從去年開始,家住無為縣襄安鎮的江師傅一家,把自家承包的地流轉到當地種糧大戶手里,自己一家人則安心在鎮上的工廠上班。據統計,我市土地流轉的農戶越來越多,江師傅一家并非個例,統計數據也顯示,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增長提速。
工資、財產、經營和轉移支付是農民收入的四大來源。根據統計數據,財產性收入雖然總量不大,但是增速最快,而工資性收入,仍是我市農民收入的主體。據了解,上半年蕪湖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536元,同比增長8.0%,工資性收入是農村居民的主要來源。此外,上半年蕪湖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2683元,同比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經營凈收入是農村居民經營收入的主體。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蕪湖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248元,同比增長達29%,但是,目前農民財產性收入來源渠道較少,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租金凈收入是農村居民財產凈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數據還顯示,上半年蕪湖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為215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9元,同比增長10.7%,特別是農村基礎養老金、高齡補貼、政策性惠農補貼和生活補貼、社會救濟救助等其他人均轉移性收入763元,同比增長18.7%。
多措并舉促農增收
生產效率提高、就業途徑拓寬、農民權益得到保障、政府健全民生政策……正是因為我市農民增收組合拳的打出,從而實現了我市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據了解,隨著城鎮化步伐推進和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縣城郊區域工業園區規模、數量不斷壯大,農業示范園、生產基地得到發展,蕪湖形成了近10個產業體系,10個5億元以上產業生產或加工集群,為周邊農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同時,我市不斷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率和農業機械化率,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此外,我市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從而為農戶流轉土地吃了“定心丸”。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農村低保政策、扶貧支持政策、醫療救助政策、臨時救助政策、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等相關政策得到日益完善和有效落實,慈善救助、幫扶力度的逐步加大,使得農村低收入群體、困難群體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汪友華 記者 湯榮汛
原標題:上半年蕪湖農村收入總量躍居全省第二蕪湖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