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阜陽市召開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據市統計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GDP)87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2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373.7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363.9億元,增長11.7%。
上半年,全市4項指標增速居全省第1,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2%,財政收入增長2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6%,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27.2%。
說結構
服務業地位不斷提高,經濟結構更加優化
●夏糧總產343.5萬噸
上半年,夏糧總產343.5萬噸,比上年減產3.3萬噸,下降0.9%。全市肉產量33.3萬噸,增長4.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增幅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比全省高1.3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11.9%,制造業增長9.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1%。分行業看,35個工業大類行業增加值中有28個增長,14個增幅超過10%。
●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7%
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7%,居全省第2,高于GDP增速2.3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48.4%,拉動經濟增長4.6個百分點,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其中,金融業、營利性服務業和非營利性服務業均呈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1.1%、22.8%和10.9%。
話動力
“三駕馬車”齊頭并進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2%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2%,高于全省14.4個百分點,連續38個月居全省首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7.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6.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5.1%。民間投資增長39.8%,同比提高15.5個百分點。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18.4億元,增長37.2%,高于全省14.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453.1萬平方米,增長2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4.7億元
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4.7億元,增長14.6%,增幅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6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394.4億元,增長14.7%;餐飲收入70.4億元,增長14.3%。
●進出口總額6億美元
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6億美元。其中,出口5.2億美元,增長2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億美元,增長37.8%,居全省第1位。
講民生
居民錢袋子越來越鼓
●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8%
上半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4元,同比增長9.8%,高于全省0.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1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3元,增長9.9%。
●CPI上漲1.7%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7%,漲幅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2.4%,衣著類上漲1.4%,居住類上漲1.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9%,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8%,醫療保健類上漲1.4%,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1%。
●民生類支出287.6億元
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176.4億元,增長22.7%,增幅高于全省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全市財政支出324.8億元,增長16.8%。其中,民生類支出287.6億元,增長18.5%,高于全市財政支出增幅1.7個百分點。
聊活力
新業態增勢良好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
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產值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4.5%提高到22.3%。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增長13.6%,占全省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2%提高到5%。
●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0.3%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中,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0.3%。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170.4萬件,同比增長37.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5億元,同比增長54.6%。
潁州晚報記者 汪樂意 通訊員 洪安艷 劉其林
原標題:生產總值879.6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