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馬鞍山市含山縣的趙明霞女士今年 45 歲,兒女雙全,雖算不上大富大貴,日子倒也過得去。不過,隨著年紀增大,她越來越想早日解開一個埋藏多年的心結——找到親生父母。
趙女士近照。(受訪者供圖)
養父曾帶她到蕪湖尋親
含山縣林頭鎮一個小山村,是趙女士從小長大的地方。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曾對自己的身世有過懷疑。“我從小在村子里長大,七八歲的時候,多少有點懂事。一次和小伙伴們打鬧時,一個小孩就對我說:‘你不是我們這里人,你是你爸媽從蕪湖抱過來的!’”趙女士當時哭著跑回家問父親,但被父親否認了。
盡管那時還小,但小伙伴的這句話一直回蕩在趙女士的腦海中,讓她久久不能釋懷。漸漸地,趙女士長大了,她越來越想知道真相。
終于在趙女士20多歲時,父親將真相告訴了她——趙女士確實是從蕪湖市兒童福利院抱來的。為了找到親生父母,養父帶著趙女士來到蕪湖市兒童福利院查詢。但因時隔多年,福利院人事變動較大,資料有部分丟失,他們并沒有查到有價值的線索,只好帶著遺憾回去了。
“我記得養父后來說過,抱我回來時,我只有 8 個月大。當時我被一個花布包著,身上還有我的生辰八字。因為父母從小把我當親生女兒養,不想讓我知道身世,所以這些東西沒有保存下來。只能通過推算,把我的出生日期定在1973年8月2日。”趙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家中獨女,從小被奶奶帶大,養父母一家對她非常好,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雖然養父母支持她尋親,但考慮到養父母的情緒,懂事的趙女士不再提起尋找親生父母的事。后來,趙女士結婚生子,暫時將尋親的念頭放在了一邊。
2010年,趙女士的養父去世,有些線索隨著養父的離開而斷了。養父的離去,讓趙女士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再次想要尋找親生父母。
兒女們支持她再尋父母
“我養父說,我小時候是被遺棄在蕪湖市清水河附近的大埂上,被一戶人家暫時收養,后來我被送往蕪湖市兒童福利院的。”趙女士告訴記者,舅爺爺以前在蕪湖印染廠上班,因趙女士養父母一直沒有小孩,舅奶奶就叫趙女士養父母去福利院抱養一個。之所以在蕪湖抱養孩子,趙女士猜想可能是養父母怕在附近抱養,
以后孩子會被親生父母找到。養父去世后,養母身體也不太好。隨著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趙女士越來越想找到親生父母,兒女們也很支持她。
“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尋親的節目,心里就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滋味。”關于親生父母,趙女士說她能理解他們,畢竟父母不 會 平 白 無 故 將 親 生 骨 肉 遺棄 ,他 們 應 該 有 不 得 已 的 苦衷。“我不怪他們。”
前不久,趙女士獨自來到蕪湖尋親。隨著城市發展,當年在蕪湖市鏡湖區泗水園附近的兒童福利院搬到了蕪湖市鳩江區北京東路。趙女士仍然沒有找到有價值的線索。
趙女士根據養父母提供的線索,以及自己后來尋找的一些線索,覺得親生父母應該是蕪湖本地人。如果有知情者,可以和本報新聞熱線0551-962000聯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見習記者 孫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