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漁村因盆景和初春時節漫山花卉而出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黃山市歙縣雄村鎮的賣花漁村,又名洪嶺村,位于雄村鎮東側,在山青水秀的新安江上游南岸溝腹地中,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此村自古家家戶戶都以種花、培植花樁、制作盆景為生,種花歷史已逾千年,是我國著名的盆景之鄉。
近二十年來,賣花漁村盆景產業發展迅猛,村中可種植的田地均種上了羅漢松、梅花、榔榆等樹木,但賣花漁村土地資源稀缺,山多地少,滿足不了當下盆景產業發展的需求,于是有些村民就盯上了山場,違反森林法的規定,將原有山場上的樹木全部砍伐,毀壞原有森林,重新整地培植花樁。
樹木遭砍伐后留下一片光禿禿的山場
3月19日,歙縣森林公安局桂林森林派出所就依法查處了一起此類濫伐林木案件。賣花漁村的洪某,為了尋地培植花樁,于今年2月初,在未取得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使用油鋸將“雞母背”本戶山場上的46株樹木全部采伐,劈成柴伙堆放在山場上,并將山場上的原有植被全部清理干凈,重新整地,準備培植花樁。民警本著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依法對洪某作出了行政處罰,洪某也及時補種了梅花樹。
辦案過程中,民警結合此案的查處,以案說法,及時叫停了這種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防止繼續蔓延,同時鼓勵村民走出村莊,到外村租用田地發展盆景產業,既保護了賣花漁村的原生態,又能將“徽派盆景”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洪雅妮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