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江晚報訊 據統計,2017年蕪湖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30.86億元,蕪湖已經成為一個接近千億元的消費市場。隨著消費市場的活躍,蕪湖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
我的權益我維護
購買的商品,特別是一些低值商品出問題了,是選擇維權還是選擇“自認倒霉”?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記者調查發現,江城消費者近年來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保護自身權益成了很多市民的共識。
“前段時間,我在中山路步行街買了一雙鞋,回家穿了沒幾天,鞋跟就掉了下來,要是以往,我可能自己找個修鞋的修一下就行了。”家住長江長小區的馮女士,談到自己近期的一次買鞋經歷表示:“我想鞋沒買兩天就出現這個問題,穿長了還不知道有什么問題呢,于是我就拿去問商家。商家一開始只同意維修,在我的堅持下,最終給我退貨了。”如今,像馮女士這樣的“較真”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家住偉星城小區的方女士則分享了她的一次消費經歷:“前段時間我在小區邊上一家美發店辦了一張卡,可是消費了幾次,發現很多承諾與辦卡時不同。我提出退卡時,商家起初并不同意,但是在我據理力爭下,最終還是為我辦理了退卡。”
維權成本大幅下降
在采訪中,眾多受訪市民表示,退換貨非常麻煩,維權成本高,往往是他們放棄維權的主要原因。眼下隨著物流越來越便捷,即使是網購的商品,維權成本也原來越低。
家住左岸小區的林女士是一位網購達人,買的東西多了,遇到的問題自然也多了。談到網購維權,她表示:“其實現在絕大多數網購的售后都特別好,很多問題只要和客服溝通好,一般都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據她介紹,如果少發貨的話,商家一般會再次發貨,如果是產品質量的話,消費者也能選擇退、換貨,或者貨幣補償。林女士最后說:“一般情況下,退款只要把快遞單填上后,錢就到賬了,非常方便。”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網購維權成本下降,很多實體店也通過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來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
商家越來越“好說話”
與以往維權時,商家臉難看,事難辦相比,隨著近年來商家服務意識的提高,消費者維權不僅成本下降了,維權的成功率也顯著提高。很多商家在調查時表示,商譽和顧客消費滿意度已經成為商業競爭的重點,所以提高售后的服務質量尤為重要。
“原本只是希望能維修一下,沒想到商家直接給換新的了。”家住天和苑小區的宋先生,近日購買了一款耳機,使用不久就發現耳機棉有點破裂,原本想商家可能只是給他換一個耳機棉,沒想到商家看到耳機后,又查看了宋先生的消費憑證,就直接給調換新耳機了。在中山路步行街一家電器賣場,售后負責人羅先生表示:“現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已經白熱化,每個品牌都很注意自身的形象,拼售后、賺口碑成了商家們的共識。遇到消費者維權的案例,幾乎所有大品牌都會非常認真地處理,基本上處理方案也是盡可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記者 湯榮汛
原標題:江城消費者越來越“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