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月20日,馬鞍山市民俗進城展演時的情景 記者 邵紀明 攝
2月20日大年初五上午,熱鬧的安徽省馬鞍山市非遺民俗進城大展演活動在繁華的解放路商業街華麗綻放。和縣、博望區的龍獅隊以及雨山區跳和合、踩高蹺,含山花挑花船,和縣打蓮湘,當涂縣儺舞、湖陽跳五猖、腰鼓踩街等13個非遺民俗表演團隊、500多位群眾文藝愛好者齊聚解放路和市文化館廣場,為馬鞍山市人民帶來極具特色的非遺民俗展演。這也是近20年來馬鞍山非遺民俗、傳統文化的首次集中大巡演。
一來到鑼鼓喧天的民俗展演活動現場,就立馬把人帶入了歡快喜慶的氣氛中。只見民間藝人們穿紅戴綠、濃妝艷抹,他們憑借著靈動的步伐,把龍燈舞得是上下翻飛、活靈活現;把旱船玩得是蕩蕩漾漾、如行水面;一個個戴著面具的神像或走或跳,好不威風。他們邊走邊舞,邊舞邊鬧,隊形變化多樣,節目豐富多彩。
圖為2月20日,馬鞍山市民俗進城展演時的情景 記者 邵紀明 攝
和縣烏江的舞龍、舞獅隊率先從起點出發,一條條金燦燦的龍上下翻飛,追逐著前方的"龍珠",兩只可愛的小獅子在龍隊中歡騰起舞,那兩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訴說著對來年風調雨順的期盼。演出的隊伍中,當涂湖陽跳五猖的隊伍可謂是"粉絲"眾多,被人群簇擁著前進。"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亦稱五方帝君。跳五猖的表演者們或行或舞或趴或躍,跳著各種寓意的舞蹈,將吉祥如意、財源滾滾的祝福帶給觀眾。
盡管天氣寒冷,陰云密布,民俗展演仍吸引了數萬市民群眾到場觀看。前來觀看展演的群眾既有“湊熱鬧”的年輕人,也有步履蹣跚的老年人,有坐在嬰兒車里的寶寶,也有拄著拐杖前來的殘疾人,還有帶著相機來瞧新奇的外國友人,大家在精彩的民俗表演中共同慶賀新春佳節的到來。
圖為2月20日,馬鞍山市民俗進城展演時的情景 記者 邵紀明 攝
市民左迎春肩頭上扛著女兒,自己則拿著手機不停拍照。“這個儺舞我以前從來沒看過,可有意思了。像我們年輕人很少見過了,就算下雨也要來看看,今天這一趟很值!”他的女兒還在上幼兒園,不過也像其他前來觀看表演的孩子一樣,顯示出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我最喜歡舞獅子,獅子眼睛眨呀眨,好可愛。”民俗展演也喚醒了年老一輩對于過去年俗的記憶。市民秦德霞說,自己最喜歡的節目是舞龍。“因為我們從年輕的時候每年過春節都有這個活動,現在嘛太少了。今年市里組織了那么多舞龍的、舞獅的、踩高蹺的,非常難得!我們全家都出來看了,要是每年都有就好了,熱熱鬧鬧的傳統氣氛,這才是過年呢!”在市區上班的陶建靖一眼就看到了來自家鄉博望的表演隊伍。“那個是我們陶莊的舞龍燈,今年我們村有四條龍有幸被選來參加表演,這還是我前幾天回老家過年知道的呢,今天說什么也要來給他們加油!”
圖為2月20日,馬鞍山市民俗進城展演時的情景 記者 邵紀明 攝
現場觀看表演的群眾歡天喜地,微博、微信的分享,網絡直播讓沒能到場的群眾也一樣感受到了現場的人聲鼎沸。據統計,當天上午通過馬鞍山發布微博、微信平臺觀看直播的群眾就超過10萬人次。網友青草的香味說:“早晨起晚了,趕去是來不及了,還好有直播,感謝。”意猶未盡的群眾則紛紛留言詢問下次展演是什么時間,網友口天青爭x2問:“現在在外地回不去,請問下午還有嗎?” 不少網友也表達了對參演者的敬意,網友Tomoyoo留言說:“表演者冒雨展演,辛苦了。”
圖為2月20日,馬鞍山市民俗進城展演時的情景 記者 邵紀明 攝
據悉,非遺民俗進程大展演活動有馬鞍山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委主辦,市文化館承辦。展演前夕,主辦方組織解放路布置了2萬個大紅燈籠、中國結和近千面國旗、紅旗懸掛在主干道兩側,進一步烘托了春節氛圍。承辦方負責人、市文化館館長陳學明說:“為配合此次活動,我們還為沿街商戶準備了100條文旅、非遺知識小問答以及40首喜慶歡快的我市原創歌曲,為各單位、商戶裝飾店鋪、制作有獎競猜燈謎和營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氛圍提供便利,廣大市民在解放路休閑購物的同時沐浴文化的春風。”
舉辦非遺民俗進城大展演活動,是馬鞍山市積極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強市、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的生動實踐,也是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消費、經濟建設融合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