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小兒患了重病,急需用錢。”“為給重病父親治病已傾家蕩產,跪求各位救助。”……在一些醫(yī)院門口和互聯(lián)網上,類似的求助亂象不斷出現。今后,這一現象將有“法”管了。昨天,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值得關注的是,辦法對個人求助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個人虛構求助信息騙取財產的,將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辦法將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監(jiān)管責任
重大慈善項目要接受專項檢查
辦法明確了相關部門監(jiān)督管理責任。根據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對慈善活動進行監(jiān)督檢查,對重大慈善項目開展專項檢查;發(fā)現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查處,并將處理情況向社會公布;按照規(guī)定選擇一定數量的慈善組織進行抽查,抽查結果作為慈善組織評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據,以及政府相關部門購買服務、評選表彰等工作的參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建立慈善組織及其負責人信用記錄制度,并向社會公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每年選擇一定數量的慈善組織,委托專業(yè)機構對其慈善財產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并納入慈善組織及其負責人信用記錄。
組織規(guī)范
變更善款用途需經捐贈人同意
慈善組織按照國家規(guī)定為實現財產保值、增值進行投資的,應當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及時回收到期的本金和收益,投資取得的收益應當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政府資助的財產和捐贈協(xié)議約定不得投資的財產,不得用于投資。慈善組織應當執(zhí)行國家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會計監(jiān)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
針對不少愛心人士擔憂慈善造假、想捐不敢捐的情況,辦法規(guī)定,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章程的規(guī)定,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贈協(xié)議使用捐贈財產。慈善組織確需變更募捐方案規(guī)定的捐贈財產用途的,應當報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確需變更捐贈協(xié)議約定的捐贈財產用途的,應當征得捐贈人同意。募捐方案或者捐贈協(xié)議對捐贈財產的使用時間有明確規(guī)定,或者捐贈財產用于賑災項目的,慈善組織應當及時將捐贈財產用于相關慈善項目。
個人求助
虛構信息騙捐由公安機關查處
個人在自身面臨困難時向社會求助,是一項正當的權利,個人求助不屬于慈善活動,但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一些個人虛構、夸大困難,受助款物未合理使用的現象。為此,辦法對類似的個人求助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
辦法規(guī)定,個人因解決本人、家庭成員或親屬的困難需要,可以向慈善組織或者所在單位、城鄉(xiāng)社區(qū)組織求助,也可以向社會求助。慈善組織接受個人求助的,應當對求助信息進行核實。求助人應當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不得虛構事實、夸大困難騙取他人捐贈。
個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fā)布求助信息的,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應當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個人求助的真實性由信息發(fā)布個人負責,求助獲得的款物應當用于求助目的。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以宣傳報道的形式為個人求助提供幫助的,應當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或者個人虛構求助信息騙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信息公開
慈善組織應及時公開募捐信息
為增強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透明度、公信力,辦法規(guī)定了民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時向社會公開慈善信息的義務和具體內容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完善慈善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向社會公開有關慈善信息,比如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名單、對慈善活動的稅收優(yōu)惠、資助補貼等促進措施等。
此外,辦法還明確,慈善組織應當在民政部門提供的統(tǒng)一信息平臺上及時發(fā)布、更新以下信息:組織章程和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機構成員等基本信息;年度工作報告、財務會計報告;公開募捐情況;慈善項目有關情況;慈善信托事務處理情況以及財務狀況;重大資產變動以及投資、重大交換交易以及資金往來、關聯(lián)交易行為等情況;法律、法規(guī)要求公開的其他信息。
法律責任
六種違法違規(guī)行為須限期改正
辦法對慈善組織6 種違法違規(guī)行為設定法律責任。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正,可以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偽造、變造、出租、出借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未依照本辦法進行備案的;未按照募捐方案確定的時間、期限、地域范圍、方式進行募捐的;開展公開募捐未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活動載體的顯著位置公布募捐活動信息的;開展公開募捐取得的捐贈財產未納入慈善組織統(tǒng)一核算和賬戶管理的;開展投資活動時有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
□數說慈善
截至2017 年底,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核準登記的社會組織總數為30295 個。其中基金會133 個,社會團體14285 個,民辦非企業(yè)單位15877個。“慈善中國”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7 年底,全省民政部門共認定和登記慈善組織140 個,較2016 年增加17 個,年增長率為13.8% 。
我省慈善捐贈穩(wěn)步增長。根據全省16個市慈善捐贈數據匯總顯示,2017 年全省慈善組織接受捐贈總額為49989.50 萬元,較2016 年的33864.60 萬元大幅度增加,增幅約47.7%。
其中,個人捐贈總額從2016 年的1985.7 萬元,增加到2091.30萬元,增幅5.3%;企業(yè)捐贈總額從2016 年的11450.80 萬元,增加到14217.30 萬元,增幅24.2%。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