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這五年|金寨:美麗鄉村入畫來 幸福生活節節高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冬日暖陽和煦,金寨縣雙河鎮東北部,大畈村靜臥在海拔600米的山坳之中。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排排別具一格的樓房錯落有致。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交相輝映,整個山村顯得靜謐安詳。然而,曾經,這里因村貧、人貧而出名。近年來,脫貧攻堅戰激活了沉寂的山村,繪就出一幅絢麗美好的新農村藍圖——村子變美了,產業興旺了,村民生活紅火了。2017年年底,大畈村實現戶脫貧村出列。

安徽農業大學對口援建高山茭白種植基地。

安徽農業大學對口援建高山茭白種植基地。

建設中的大畈村三期居民安置點,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干凈整潔。

建設中的大畈村三期居民安置點,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干凈整潔。

因地制宜興產業

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是我省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縣,也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

大畈村位于金寨縣雙河鎮東北部,平均海拔600 米。村黨支部書記葉乃權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山地高收成低人窮苦,是過去大畈村的真實寫照。因為水土貧瘠,很多村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出外務工,留下村里一片片荒地。

丟荒務工,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村莊的窮苦面貌。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才能激發村莊發展的內生動力,帶給村民紅火的日子。

吳辰華是大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安徽農業大學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按照“轉窮業、換窮貌”的工作思路,他依托學校優勢,搭建起老百姓的“致富橋”。一批批安徽農業大學專家走進大畈村,“把脈”水土情況,手把手教村民們高山有機香稻、高山茶葉、高山茭白等種養殖技術,讓沉寂的村莊煥發盎然生機。

3 年前,村民葉乃軍的家庭狀況還很貧苦,如今卻已成為致富帶頭人。“我家4 口人,老父親年紀大了,心臟不好,離不了人照顧,小孩又在上學,生活壓力很大。”葉乃軍說,以前他以種水稻為生,一年全家人的收入大約5000元錢。

安徽農業大學金寨蔬菜產業聯盟專家團隊引進高山茭白產業后,葉乃軍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和其他貧困戶合作種植了30 畝高山茭白。2016 年年底,村民們還一起成立了大畈村錦福高山茭白合作社,今年又擴大了高山茭白種植面積,僅他家一戶一年收益10多萬元。

大畈村的水土不再貧瘠,培育了一批批優質產業:建成高山有機香稻基地900 畝,連續三年實現增產增收,并完成有機認證;高山茭白基地90 畝,1 個現代化生態養殖場,600 畝高山茶園等。“支部+聯合社+合作社+農戶+基地”的大畈產業模式逐步形成,村民們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異地搬遷挪窮窩

紅鐵門、兩層瓷磚樓房,衛生間、廚房等一應俱全,73 歲的蔣啟參感慨:“活這么大歲數,沒想到有一天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蔣啟參的老伴患有冠心病,孫子是殘疾人,一家8 口人原本住在海拔約800 米的山腰上,全靠兒子在外務工維持生計。“老房子蓋了有二三十年了,一下雨常漏水。”蔣啟參說,如果遇到暴雨,雨水沖刷泥土,泥水還能流淌進屋子里,“不方便,也不安全,但是我們沒錢搬吶。”

大畈村緊抓金寨縣農村宅基地試點改革機遇,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和安置工作。2016 年,蔣啟參一家搬到了居民安置點新房。安置點距離村委不遠,地勢平緩,交通便利。一排排別具一格的農家樓房錯落有致,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一開始村民們不理解,我們就做好宣傳工作,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科學引導群眾搬遷。”吳辰華說,金寨縣委、縣政府關于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配套文件出臺后,大畈村兩委立即對相關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制定《雙河鎮大畈村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獎勵政策明白紙》,并逐戶進行登記、測量、測算,制定《大畈村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逐戶登記及補償明白表》,通過實地走訪以及發短信、微信等方式,讓《明白紙》走出辦公室,走進百姓家。

村兩委干部們平均日行2 萬步,挨家挨戶為村民們送政策,聽心聲,如今村民們樂享宅改紅利。“政府補貼力度很大,我們基本上沒花什么錢。住下來后,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蔣啟參笑得合不攏嘴。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畈村共落實“兩個搬遷”貧困戶64 戶,貧困戶搬遷比例達到67.36%。這兩年來,大畈村共搬遷143 戶,群眾們挪出了窮窩。如今第三、四批居民安置點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預計明年山上的村民們都能搬進新房,奔向新生活。

扶智扶志展新顏

扶貧先扶智,扶智又扶志,才能拔窮根,這絕不只是一句口號。孩子是未來的希望,考出一個、就業一個就能幫助一個貧困家庭獲得希望。大畈村在幫助學生享受各項教育脫貧政策的同時,還多方聯系幫扶單位、中學和企業為貧困學子送溫暖,為村小學送幫扶。

在村里建設書屋,增添新書;幫助小學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籃球場;考上大學、研究生的孩子能獲得助學金;還有大學生為留守兒童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如此,大畈村還聯系安徽農業大學大別山試驗站,通過縣、鎮舉辦的勞動技能培訓班,為村民們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增強村民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為了幫助村民樹立“致富光榮、人窮志不貧”的理念,改變“等靠要”的思想,大畈村強化文化扶貧,規范村民的日常行為,推進鄉風文明。

記者看到,該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脫貧攻堅振風超市。米、油、肥皂、毛巾……超市里各種物品琳瑯滿目,但是要買這些物品不是用錢,而是靠積分。積分從哪兒來?就來自村民們日常的行為習慣。

在超市入口處,張貼著一張《大畈村脫貧攻堅振風超市積分細則(試行)》。該《細則》從“勤勞致富我光榮”“清潔衛生我保持”“移風易俗我踐行”“文明創建我參與”等七個方面激勵村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返鄉創業并帶動貧困戶5 戶以上,實現增收2000 元以上的,記300 分。開展貧困戶家庭環境衛生評選活動,獲得優秀獎勵20分。”吳辰華說,評委由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以及貧困戶代表組成,每個月評分兌付一次,1 分相當于1 元錢。“振風超市從今年4 月份開始運行,到目前大約兌付了15000 分,受到了村民們的歡迎,還宣傳了精準扶貧的思想,激發了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改變了村民們的精神風貌。”

美麗鄉村入畫來

大畈村下轄10 個村民組,過去道路不通,信息閉塞。如今,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串聯起一個個美麗的村民組,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環境。

“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懸劍山和黃眉尖等風景秀麗的景點。走旅游扶貧新路,把獨特資源變為‘錢袋子’,是大畈村長久脫貧的支柱產業。”吳辰華說,2016 年,大畈村被列為鄉村旅游扶貧工程重點村,鄉村旅游發展機遇空前。目前,已經建成懸劍山景區大門、景區道路、旅游服務中心、生態棧道、旅游公廁等基礎設施,要讓群眾吃上“旅游飯”。

如今,漫步大畈村,山青水綠,道路干凈整潔,樓房錯落有致,湛藍的天空和山巒交相輝映,一個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正入畫來。記者了解到,大畈村現有人口273 戶1100 人,其中2016 年在冊貧困戶95 戶342 人,貧困發生率31.09%。而到了2017 年年底,已經實現戶脫貧村出列。

大畈村的變化是金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也是走上脫貧致富路的村莊范本。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到金寨視察,惦念老區困難群眾脫貧致富。金寨縣委、縣政府,以及68 萬老區人民,也時刻把習總書記的囑托和對金寨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關懷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精準鎖定8.43 萬名貧困人口,將其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強弱項。

金寨縣扶貧和移民開發局局長馬昌如告訴記者,金寨縣貧困人口由2015 年年底的2.92 萬戶、8.43萬人,下降到2017 年年底的1.65 萬戶、4 萬人。2018 年,計劃脫貧2.35萬人,50 個貧困村出列。2018 年10月,金寨縣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連續兩年脫貧攻堅年度考核位居全省好的等次,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金寨實際、行之有效的脫貧攻堅新路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攝影報道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衢州市| 五大连池市| 襄汾县| 西贡区| 六盘水市| 于都县| 霍邱县| 常山县| 文登市| 周口市| 葵青区| 郯城县| 通化市| 巴南区| 甘泉县| 平遥县| 安宁市| 松桃| 阿拉善左旗| 辽宁省| 惠水县| 昌乐县| 长武县| 贵港市| 郧西县| 吴旗县| 临澧县| 和平县| 肃宁县| 颍上县| 罗田县| 濮阳县| 海原县| 普安县| 清水县| 普兰店市| 灵寿县| 讷河市| 蛟河市|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