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深入推進,肥東縣教育體育局黨委抓實抓細黨的建設,各學校黨組織在促進學校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領航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
2020年,肥東縣教體局黨委立足本縣教育實際,在黨建工作上堅持抓特色、塑品牌,多措并舉推進學校“一校一策”課題研究、建設并發揮“兩支隊伍”作用、創新黨建與教育教學融合載體等,逐步實現黨建領航肥東教育高質量發展。
肥東一中黨支部開展“我和黨旗合張影”活動
“一校一策”課題,再塑學校黨建品牌
2019年,針對全縣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融合不夠、黨建特色不明顯等問題,肥東縣教體局黨委提出了開展“一校一策”課題研究的構想,并于2019年11月向合肥市教育局黨委申請黨建“一校一策”建設課題研究報告。今年6月,課題正式立項,7月課題開題工作順利通過,課題研究工作拉開了序幕。
調研先行,指導提煉特色
據了解,肥東縣共有68個學校黨組織,涵蓋中職、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各學段,其中黨委19個,黨總支14個,黨支部143個。
從今年8月開始,局黨委課題研究組便深入各學校進行調研,與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面對面交流100多人次,最終以學校為單位形成黨建特色做法及黨建品牌建議調研報告68個。經過充分的調研后,教體局黨委指派黨建指導員,全程參與指導,幫助學校提煉特色。與此同時,各校也在深入挖掘自身資源或請專家指導助力黨建特色的形成。如肥東一中的“支部建在級部”黨建特色、肥東三中的“黨建+德育”特色黨建、經開區中心學校“四‘啟’黨建,領航教學”黨建品牌、圣泉中學的“五源”(思之源、愛之源、能之源、聲之源、清之源)黨建、高升學校的黨建“步步高”,等等。至今年12月底,68個基層黨組織黨建特色基本形成,并制定詳細的特色黨建方案和創新工作案例。
交流分享,全力壓實責任
各校黨建特色方案形成后,各類特色活動豐富多彩,逐漸形成了相互追趕的黨建特色創建局面。部分學校黨建特色成果初現。
以此為契機,局黨委組織各學校黨組織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共促提升。先后召開現場觀摩會2次,組織召開季度經驗交流會2次,匯編《領航》文集1部,接待市級領導調研2次等等。在合肥市委組織部對非公黨建工作調研反饋報告中,肥東縣民辦學校黨建是唯一未反饋問題的被調研類型單位,學校黨建特色品牌建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為確保特色建設持續推進,形成品牌,教體局黨委制定了一整套措施,強化責任,加強考核。每年年初,開展“書記抓黨建”述職;每季度召開現場例會;每年度末,開展黨建“互查互學互評”活動。通過平時黨建工作監測和機制考核,壓實責任,確保工作持續推進,黨建品牌建設持續走深。
特色凸顯,鞏固發展成效
通過課題研究,學校黨建品特色凸顯,品牌建設持續推進,實現了“三同步”的發展成效。
實現了組織建設與學校發展同頻共振。通過課題研究工作開展,無論是學校負責人或是黨組織書記政治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學校黨組織建設上站位高,力度大,黨組織班子建設得到全面加強,黨組織的組織力、執行力、吸引力全面提升。
實現了黨務工作與教務工作同步推進。通過課題研究,各校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各校黨組織積極開展特色活動讓黨員在教學一線發揮作用。如實驗幼兒園黨支部黨員教師上示范課,肥東一中黨委設立黨員教師示范班,合肥理工學校黨支部為黨員教師建工作坊,經開區中心學校黨總支舉辦領航大講堂等等。一系列的特色黨建活動將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德育、群團等工作深度融合。
實現黨建品牌和學校品牌同步提升。在黨建特色提煉過程中,黨建特色始終源于各學校辦學歷史、辦學理念、辦學文化,始終遵循各校個性化辦學特色,黨建品牌建設與學校文化建設互融互補,相得益彰。黨建品牌直接擴大了學校聲譽,提升了學校整體辦學影響力。
合肥藝術中學黨員參觀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黨建領航,為教育教學發展“賦能”
2017、2018年,肥東基層黨組織邁入標準化建設,學校黨組織建設實現普遍達標。2019年,通過黨建示范點、示范帶建設和“紅色領航”工程的實施,學校黨建邁上了新臺階。2020年,抓特色,塑品牌,肥東諸多學校在黨建品牌的塑造與具體實施上,各種創新舉措頻出。
組建隊伍,激發黨員責任擔當
從冰雪嚴冬到春暖花開,一場從未有過的疫情以最殘酷的方式打亂國人的生活工作節奏,江淮大地亦不例外。而后,時至盛夏,洪澇侵襲,安徽受災嚴重,其時,肥東縣不少地方防汛形勢同樣十分嚴峻。
在關鍵時刻,肥東縣教體局黨委要求各學校黨組織組建了兩支隊伍,即黨員先鋒隊和黨員志愿服務隊,兩支隊伍中的黨員干部們用責任和擔當,書寫著初心和使命。疫情期間,他們深入社區蹲點值班、消毒;復學復課后開展線上教學、心理疏導等工作。抗洪期間,他們將圍困人員轉移至安全的安置點,登記被困人員緊缺的生活必需品并及時購買,利用小型沖鋒舟和木排運送相關物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建設兩支隊伍,激發黨員的初心使命。在關鍵時刻,涌現出一批值得稱贊的優秀黨員個人。抗洪期間,劉廣文校長敢于擔當,勇于作為,親自在抗洪一線排水排澇……被評為合肥市抗洪搶險先進個人。長臨河中學作為洪災災民安置點,該校廣大黨員積極加入志愿者隊伍。張勤珍老師放棄休息時間為受災高中生輔導英語;美術老師周銀章發揮所長指導小學生繪畫,將弘揚“生命至上、大愛無疆”主旋律落實在教書育人的點點滴滴;丁鳳、羅萬等老師不僅為初中學子補缺補差,還針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輔導,宣傳災后防疫衛生常識……
除了在關鍵時刻,兩支隊伍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還在日常工作中展現。肥東三中努力拓寬志愿服務領域,在鞏固傳統的送教上門、學業幫扶、秩序維持、推廣普通話、疫情防控、線上教學、扶貧攻堅等領域的志愿服務活動外,該校還引導“兩支隊伍”結合自身崗位特點和所學專長,面向校內外開展課后輔導、心理咨詢等系列服務,為黨員志愿者發揮關愛他人、奉獻社會搭建廣闊的平臺。
肥東三中開展黨員進社區服務
組織前移,為黨員作用發揮創設條件
“黨組織越貼近教育教學第一線,越有利于黨員作用發揮,越有利于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據了解,在肥東不少公辦學校中,根據教育教學需要適時調整一線黨組織設置。“支部建在級部”,便是肥東一中、肥東二中組織設置的創新做法。
“科研興校”是肥東一中的發展戰略,但青年教師培養機制不健全,步伐不快,教學質量提升緩慢等問題急需解決。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校黨委厘清發展思路,堅持黨建引領,將支部建在級部,進一步把黨小組設在學科組和備課組上,級部組長與黨小組組長“交叉任職 雙向介入”,壓實其政治和業務責任,創設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班、黨員工作室,帶領黨員教師在教學一線上示范課,真正做到抓黨建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以教育教學為中心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積極為學校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肥東一中認真開展“學習強國”知識競賽黨日活動
在肥東一中,如果黨組織設置前移是從學校發展方面,助力“科研興校”戰略穩步實施。那么,肥東二中組織設置前移將“黨建+育人”工作落實落細落小。從2018年起,肥東二中便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將黨支部建在年級部。落實細化黨建+教務工作,各年級部開展黨員教師“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等活動;成立年級部黨建微平臺,建立了“特殊學生”電子檔案、黨員教師、班主任“幫扶制”以及“定期約談”制度,關注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情況;樹典型,抓示范,通過講好身邊事跡,選好身邊榜樣,學習身邊典型,在全校掀起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和爭當先進的熱潮。
黨組織設置前移,讓黨建工作與教學活動相互融合,把黨的工作做到教師和學生身邊,促進同年級的黨員教師相互溝通,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推進教學質量提升。目前,肥東一中、二中兩所學校一大批青年黨員教師成為一線教學骨干,在國家級和省、市級課堂教學大獎賽中獲獎。
創新載體,豐富黨建活動內涵
近年來,肥東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著力優化職教布局,加速職教發展。在肥東職業教育黨建品牌的塑造中,同樣涌現出一批獨具特色的黨建品牌,并逐步形成黨建示范點。其中,合肥理工學校打造的“黨建+”,代表著肥東職業教育創最強支部,讓黨旗下的職業教育熠熠生輝。
在通用技術學校,黨建學習氛圍的營造,是多元的。具體到理論學習,學校推行“黨建+學習強國”舉措,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習強國”比學趕超活動,定期評比總結。黨建學習的主體是黨員隊伍,學校發展的主體是師生。為了提升黨員素質,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學校推行“黨建+隊伍建設”舉措,積極實行“把骨干教師培養為優秀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為骨干教師”的“雙培”機制,為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供了保障。
說到合肥理工學校黨建工作的創新,就不得不提到黨建+“2006526德育”和黨建+創新教學質量大舉措。“2006526德育體系”的建立,通過各類德育活動的開展,讓“生生同心”;創新教學方面,學校實行黨員聯系班級制度,在對口升學、技能大賽、文明風采大賽等方面做好幫扶。在原有六部一中心的基礎上,依托大數據、云平臺,運用5G技術,穩步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職業教育是實現教育脫貧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合肥理工學校、通用技校推出“黨建+精準扶貧”舉措。學校黨組織完善工作措施,做到政策宣傳、資金發放、結對幫扶“三到位”,保證了建檔立卡戶學生在校安心快樂地成長。同時,力求扶貧先“扶志+扶智”,學校通過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助力學生職業技能提升。與此同時,學校還通過“黨建+校企合作”舉措,推動產教融合,促進學生就業。
合肥理工學校開展黨內表彰活動
合肥理工學校、通用技術學校的“黨建+”舉措,是肥東職業教育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和代表。職教人堅守匠心報國,堅持黨建領航,他們凝心聚力,畫出立德育人的最大同心圓。
都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肥東教體系統通過創新黨建學習形式,讓黨員帶動老師,讓老師影響學生,合力營造一個“黨建引領 立德樹人”的校園氛圍,進而促進學校特色凸顯,并推動肥東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昂衛明 王國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林麗萍